【時光走廊】 江浙名城(7)蘇州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7.12.08 語音朗讀 18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二山門與虎丘塔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船泊楓橋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巍峨壯麗的北寺塔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蘇州古都午後的街道:斜陽沿著屋簷和招 牌灑下,彷彿為看似繁忙喧囂的街頭,罩 下了一派悠然閒適的布幕;路上行人腳步 輕盈徐緩,左盼右顧,或端詳著店鋪的商 貨。巨幅的市招吊掛著,讓原本就不寬敞 的街道,新添了視覺上的壓力;無論如何 ,它們都遮掩不了蘇州城的富庶,成為晚 清此地市井民生的最佳寫照。煙雨江南的美景:晚清時期,俯瞰石湖、遠眺上方山的美景。石湖是蘇州西南部的淡 水湖,南接太湖,為太湖支流,相傳范蠡即帶著西施由此處入太湖,此區有許多吳越 遺跡,名勝景觀豐富。湖面上清風徐徐,吹拂著水波漣漪,船伕搖槳划著輕舟,乘風 而行。前方點點風帆處,依稀可見越城橋和行春橋的掠影;右側遠處石拱橋背後的上 方山,遙見楞伽塔,橫山疊翠,湖光山色,成了典型煙雨江南的美景。蘇州鄉間牛力水車:晚清的牛力水車中軸直立的四方木架底部,設置有木製齒輪車 盤,同時有數根木支架以穩定軸心,以牛肩套套住牛隻,讓牛繞著車盤轉圈,轉動 車軸取水,俗稱「牛打水」,牛眼上蒙著眼罩,乃是為了避免牛在轉圈時暈眩。牛 轉龍骨水車在明代逐漸普及,江南一代的農村多見此種獸力水車。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詩人口中的「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恰恰是有著「東方威尼斯」美譽的蘇州最佳寫照! 蘇州古稱吳中,又稱姑蘇,春秋時期是吳國都城,是江南吳文化發祥地之一,由於城內河渠密布,水道交錯,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因此後來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古諺。宋元時期,蘇州已成為重要的工商都會,製造業與工藝發達,例如著名的蘇繡工藝,便是在此時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此地文風鼎盛,歷代名士輩出。明清以來,除了經濟更形繁榮富庶之外,也是人文薈萃的溫床,各地文士匯聚於此,彼此交流,不僅刺激了在地文化色彩的多元性,也因此形塑當地藝文發展的長遠脈絡。例如明代的山水畫派「吳派」,就是以著名畫家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四大家為首,並以吳地(蘇州)為中心所形成的,為中國畫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蘇州一代的風景名勝,更成為文人們詩畫裡的題材。 歷代以來的建樹,積澱了蘇州城的發展潛力,民國時期城鄉建設發達。到了當代,蘇州集歷史名城與貿易都會的各種優勢為一體,發展快速! 蘇州當地名勝匯聚,古詩裡細數著「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橋轉攢虹飲,波通鬥鷁浮。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無處不是風景!諸如隨處可見的水鄉風貌、歷史名蹟虎丘、北寺塔,還有蘇州古城街的人文景觀,以及那膾炙人口的楓橋等,讓古今文人雅士們傾心的,是此處空氣中所彌漫的韻致,巡禮一番,便能體會「人間天堂」般的興味,令人流連忘返! 二山門與虎丘塔:從虎丘二山門可遠眺聳立山巔的虎丘塔,塔上蔓草附生,但仍不掩其巍峨莊嚴的氣勢。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於此處,葬後三日,有白虎踞於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塔又稱雲巖寺塔,始建於959年,為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大型八角磚塔,高七層。自明代起,塔身微傾,因此被當代譽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船泊楓橋:蘇州城郊外的楓橋離寒山寺不遠,民國時期岸邊的建築尚未建起,視野尚且遼闊,從楓橋橋洞望去,可見到遠處的虎丘塔。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即指此處,千百年來人們仍在傳唱,儘管現代人們無法回到過去,體驗詩人當時眼中的勝景風貌,但仍能乘一艘扁舟,懷思古之幽情,沿著河水悠悠前行。 煙雨江南的美景:晚清時期,俯瞰石湖、遠眺上方山的美景。石湖是蘇州西南部的淡水湖,南接太湖,為太湖支流,相傳范蠡即帶著西施由此處入太湖,此區有許多吳越遺跡,名勝景觀豐富。湖面上清風徐徐,吹拂著水波漣漪,船伕搖槳划著輕舟,乘風而行。前方點點風帆處,依稀可見越城橋和行春橋的掠影;右側遠處石拱橋背後的上方山,遙見楞伽塔,橫山疊翠,湖光山色,成了典型煙雨江南的美景。 巍峨壯麗的北寺塔:北寺塔又稱「報恩寺塔」,飛簷昂翹,八角九層的樓閣式塔身,高聳入雲霄,古詩中曾形容:「巍然一塔逼雲寒,絕頂登臨眼界寬。淺談湖山歸杖底,參差樓閣出林端。」北寺塔是蘇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有著「吳中第一名剎」之讚譽。 蘇州鄉間牛力水車:晚清的牛力水車中軸直立的四方木架底部,設置有木製齒輪車盤,同時有數根木支架以穩定軸心,以牛肩套套住牛隻,讓牛繞著車盤轉圈,轉動車軸取水,俗稱「牛打水」,牛眼上蒙著眼罩,乃是為了避免牛在轉圈時暈眩。牛轉龍骨水車在明代逐漸普及,江南一代的農村多見此種獸力水車。 蘇州古都午後的街道:斜陽沿著屋簷和招牌灑下,彷彿為看似繁忙喧囂的街頭,罩下了一派悠然閒適的布幕;路上行人腳步輕盈徐緩,左盼右顧,或端詳著店鋪的商貨。巨幅的市招吊掛著,讓原本就不寬敞的街道,新添了視覺上的壓力;無論如何,它們都遮掩不了蘇州城的富庶,成為晚清此地市井民生的最佳寫照。 前一篇文章 【禪門語彙】 十石油麻樹上攤 下一篇文章 【學堂鐘聲】翹課大王沈從文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8) 日本殖民:台北市【時光走廊】 蘇北、山東諸城【時光走廊】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4) 鄉間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