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昨日發布最新檢測結果發現,台灣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和膝關節炎之嚴重程度,皆高於亞洲其他國家。醫師指出,台灣五十歲以上民眾,每三人中即兩人為骨鬆骨折高風險,「確診」罹患肌少症的比例近四成五,罹患膝關節炎比例也超過六成。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指出,五十歲以上膝關節炎罹患率也高達六成六,特別是中南部長者,未被治療骨骼肌肉相關疾病的比例更高。她提醒,家人應多留意老年人的日常行為,若有以下四大徵兆,包括老縮水(身高倒縮三公分以上)、牛步化(十秒步行少於八公尺)、蒟蒻臂(溼毛巾擰不乾)、腳骨軟(深蹲起不來、容易軟腳),應及早就醫諮詢。
陳芳萍建議長者應適度日晒、吸收維他命D,補充鈣質防骨鬆,並養成運動習慣,尤其是負重訓練、強化肌力,多補充肌肉生長所需的蛋白質,有足夠的肌力,就能減輕膝關節負擔,降低行動不便的失能風險。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也設計出「123毛巾操」教學,透過一條毛巾,每周二次,持續三個月的運動,讓高齡長者行動上更靈活,有效「跌停」,強健「骨、肌、關」,長照順利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