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第五十四屆金馬獎,上個星期熱鬧頒獎,細觀整場頒獎典禮,從許多的小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媒體上愈來愈少見的「人性溫暖面」,在社會新聞充斥,強化「人性黑暗面」報導的訊息洪流中,格外有感動人的力量。
在這當中,至少有四幕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一、認真的無名英雄:喜歡看電影的人很多,但有幾個人知道,電影幕後還有「擬音師」這個角色?如果不是這次「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項頒給資深擬音師胡定一,很多人不會曉得,原來電影裏頭的許多現場聲音,其實是事後靠著擬音師的演繹,才完整被塑造。這個獎項的頒發,兼具教育意義,也肯定了電影背後的無名英雄。看著胡定一像大明星般接受頒獎、掌聲與注目,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這個獎項,擬音師是一個做得再好,也無法獲得電影大獎肯定的工作;我相信一部電影幕後,還有無數類似擬音師的角色,期望未來,這些無名英雄,也有機會站上舞台,讓影迷們致敬。
二、奉獻一生的傑出工作者:包括獲得終生成就獎的徐楓;連年用心推動籌辦金馬獎,而且一直在第一線崗位上繼續演電影、拍電影的影展主席張艾嘉;幾乎每年都專程回台灣參與影展的大導演李安;他們都是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成就一件事,透過電影來跟社會溝通,來傳達他們的理念與想法;無論是身為製片、導演、編劇或演員,他們永遠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且熱心公益,讓人佩服。
三、堅持追求極致的電影人:資深香港演員惠英紅,拿到最佳女主角獎,她在台上毫不掩飾自己想拿獎的決心,也自信自己的認真與努力,的確應該獲得肯定,但真的獲得肯定,卻又激動地不能自已……惠英紅真摯的反應,讓許多人為之動容;惠英紅是個代表,其實許許多多電影人,何嘗不是如此,許多人都很努力,雖然不見得都有機會上台領獎,但是他們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對得起支持他們的影迷。
四、重新聚首的「傳奇人物」:這次金馬獎的重要賣點,是一九八○年代,在港台電影視業當中,有著無可抹滅地位的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創辦人群的重新聚首;包括曾志偉、黃百鳴、徐克、施南生、泰迪羅賓等人,睽違數十年後,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同台;儘管七人小組少了石天跟麥嘉,但五個人一齊站上台,那種對影迷的懷舊感與震撼力,是不會打折扣的;四十歲以上的影迷,我相信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新藝城」,不管是「英雄本色」還是「倩女幽魂」,是「開心鬼」還是「光頭神探」,這幾位資深影人,傳遞出的時代感,是無可取代的。
除了這四幕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本屆金馬獎從台前到幕後,還有無數的電影工作者、電視工作者,共同努力呈現;例如主持人陶晶瑩、開場影片串流所有入圍電影的「神剪輯」、為入圍者做旁白的資深演員金士傑,以及背後更多的無名英雄……,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金馬影展的精采呈現。
電影是「以假擬真」,人生是「真真假假」,在金馬獎當中,我們看到人性的「真」與「溫暖」,也希望這樣的光輝,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不同的行業中,持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