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世界最早的一本木刻朱墨雙色佛經。
圖/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世界最早的一本木刻朱墨雙色佛經,從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為目前僅存的海內孤本,在宗教、美學、印刷史上均有重大意義;為讓束之高閣的經典廣傳民間,此一台灣國寶將復刻出版。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國圖藏書目的是「傳布」而非「祕惜」,所以積極對外推廣,讓一般民眾也能接觸到善本古籍,感受前人傳承的智慧。
國家圖書館典藏的《金剛經》始於元代,細究歷史及藝術性,朱墨雙色印本《金剛經》的獨有特色不僅包括中國元代釋思聰註釋,經文朱印,注文墨印,卷末還附有朱墨套印寫經圖。至正元年(一三四一年)於中興路資福寺所刊印。
印刷方式採「先墨後朱」,分兩次印成。印墨色時將經文遮貼,印朱色時則將注文遮貼,是舉世現存年代最早雙色印本佛經。明代後,朱墨印刷技術逐漸成熟,雙色套印本始大量出現,印證該《金剛經》為彩色印刷技術的濫觴,比起歐洲第一部帶色印刷的德國《梅因茲聖經詩篇》,整整早了一百一十六年,奠定漢人文化印刷技術在世界印刷史上的重要地位。
《金剛經》記錄佛陀與大弟子須菩提問答的對話錄,並以夢、幻、泡、影、露、電六種譬喻來說明空性,是千年來探討及注疏最多的佛經之一,也啟發六祖惠能創立禪宗的契機,在在顯示《金剛經》之於佛教、禪宗的重要地位。
國圖典藏的《金剛經》為珍善本佛經之最,是台灣重量級國寶收藏,曾於二○一○年時自行復刻,主要是贈予世界各大圖書館作為交換珍藏的稀有禮物。今年為讓古籍經典能傳承、善本智慧能延續,特別授權聯經復刻複本對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