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東屏(東南亞問題專家)
過去三個月以來,緬甸因為「洛興雅人」危機而飽受西方國家批評,聯合國及美國都先後宣稱緬甸對待「洛興雅人」已是標準的「種族清洗」,並且揚言要考慮對緬甸重啟制裁。國際上的知名人士也都紛紛對緬甸的實質領袖、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大肆抨擊,指出她頂著諾貝爾獎的桂冠,卻對「洛興雅人」在緬甸境內的悲慘境遇不置一詞,甚至有要求取消其諾貝爾獎的呼聲。
與翁山蘇姬同為愛爾蘭都柏林市自由獎章獲頒者的著名作曲家兼慈善家鮑伯.格爾多夫,也以不恥與翁山蘇姬為伍,而公開退回獎章。
在這樣的氛圍中,中國大陸卻獨樹一幟,公開支持緬甸。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就表示,發生在緬甸若開邦的暴力事件是無法接受的,但外界也應該支持緬甸政府為維護社會穩定所做出的各種努力。
王毅指出,「洛興雅人」的問題已經在緬甸存在很久,是一個既複雜又敏感的問題,必須謹慎處理。
其實,西方國家對緬甸的指責一定程度上是指向軍方,他們也明白翁山蘇姬對緬甸軍方並無節制力。然而與王毅的說法相較起來,西方國家確實把「洛興雅人」的問題過於簡化。
大陸對「洛興雅人」的問題認識固然比較精準,但支撐緬甸卻有更深的考量。簡而言之,國家利益而已。緬甸對大陸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利益,通過緬甸,大陸可以完全破解美國、日本在太平洋的圍堵,其重要性已不言可喻。
所以,當西方國家猛烈抨擊緬甸軍方之際,大陸卻邀訪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原因無他,大陸完全了解緬甸雖然現在是民選的文人政府執政,但真正的權力還是掌握在軍方手裡。
緬甸軍方過去三個月來的作為當然是「種族清洗」。翁山蘇姬月前首度就若開邦事件發言時曾指稱,緬甸軍方在九月五日已經停止軍事行動。翁山蘇姬並未說謊,緬甸軍隊「清剿恐怖分子」的行動確實在當時就告一段落,但焚村、恐嚇「洛興雅人」的行動卻並未停止,以至於三個月來已有多達六十二萬「洛興雅人」用各種方式越界逃入孟加拉。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仍然與緬甸軍方來往,正是因為明白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必須與緬甸軍方打交道。
然而與此同時,大陸也並未忽視緬甸文人政府。
如所周知,翁山蘇姬長時期以來一直想去大陸訪問,但卻一直被列為「拒絕往來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是西方國家在緬甸乃至於東南亞所立起的民主神主牌,雙方意識型態差距太大,而且很長一段時間緬甸都是由軍政府主政,大陸當然就無必要得罪軍政府而與翁山蘇姬來往。
不過到了二○一五年六月,大陸研判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將會在年底的大選獲勝,於是立即改變態度,由中國共產黨出面,邀請翁山蘇姬以「全民盟」的主席身分往訪。這是翁山蘇姬首次訪華,也是雙方關係熱身的開始。
後來,「全民盟」果然贏得大選,翁山蘇姬也如願出任掌有實權的國務資政。大陸方面則在二○一六年八月正式邀請翁山蘇姬往訪,那也是翁山蘇姬上任後首度出訪東盟以外的國家,時間上也安排在訪問美國之前。當時就有一些報導暗示翁山蘇姬和大陸的親密接觸,冷落了美國。
現在,正當美國對緬甸進行批評之際,翁山蘇姬又將於十一月三十日赴大陸訪問,這已是她兩年多內三度訪問大陸。雙方關係日趨密切,也可視作中方在「洛興雅人」問題上的外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