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祐宜(專業經理)
對股市投資者而言,今年是個大豐收的一年。不論是投資台股,或是歐美股市,甚至港、中、日、韓等亞洲股市,都能獲取相當不錯的績效。
年初以來,台股指數上漲十七個百分點,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上漲十五個百分點,德國股市指數上漲二十五個百分點,香港恆生指數上漲三十五個百分點,韓股綜合指數上漲二十五個百分點。若再加計配息,敢入場的投資人對於股市的榮景應該是相當有感。
今年的總體經濟環境對股市而言,確實是「股市正確」的大環境。
首先,全球經濟成長的動能是緩步向上的,或許成長率沒有像金融海嘯前那麼高,但各國在這幾年各種的寬鬆政策刺激之下,經濟面的確是收到了成效。
其次,年初市場預估美國的升息循環可能會對股市產生抑制效果。但未料美國通膨率始終達不到預定目標,再加上其他因素導致美國債券長期殖利率也始終在低位盤整,殖利率曲線出現「平坦化」的趨勢,資金並未大幅度的從股市移轉到債市。
從歐洲美元期貨價格推算,十二月升息機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根據投行的分析報告,升息原因之一是聯準會對於風險性資產漲得太高的擔憂,希望藉由升息來引導資金往債市移動,防止市場出現泡沫的危機。
此外,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不僅美國的長天期利率拉不上來,歐洲的量化寬鬆也還在進行中,只是數量有所縮減,日本的貨幣環境仍持續寬鬆,台灣也因為央行總裁宣稱看不到通膨,而對於是否升息這個議題沒有更進一步的討論。
近期外資對於台股雖然已沒有像年初那樣看好,但也沒有大幅撤退的跡象,台幣兌換美元也仍是相對強勢的在三十元上下盤整。為了不讓台幣過強,央行短期也的確沒有升息的必要性。
最後,美國總統川普的稅改方案,參眾議院雖然尚未完全達成共識,但市場仍樂觀看待美國企業將受惠,也相當程度的反應在股價上。在川普總統欽點了下一屆聯準會主席鮑爾之後,市場也認為金融海嘯後緊縮的金融法案會大幅放寬,對於金融產業的股價也是利多。
從以上的總體環境看來,全球股市並非「無基之彈」,年初外資加碼台股有其判斷與根據。筆者在五月的論壇中亦有提到,「股市無感上萬點不是壞事」。近幾個月台股的散戶大軍終於默默接受了站穩萬點的事實,並進場推升股市成交量。
雖然上述談到的幾個助長股市的因素並不會馬上消失,股市仍有機會繼續往上攀高,但千萬別忘了「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這句俗諺。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建議股債都有配置的投資人,逢高可以做些再平衡的動作,亦即將部分股票轉換成像公債或投資等級債券這種固定收益型態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