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話多不如話巧

文/黃羿瓅 |2017.11.27
13880觀看次
字級

文/黃羿瓅

吃得多不如吃得巧,做得多不如做得巧;而說得多,也不如說得巧。

春秋時代的子禽,曾請教墨子:「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墨子用具象的昆蟲、動物,來比喻抽象的事理,讓子禽立刻明白:並非時時咧著嘴聒噪亂叫,就能讓人聽到;公雞只是按時在天剛亮時啼鳴,卻能震動天下,使人們聽聞後紛紛起床。所以,「多言何益」?重點就在於:話說得有沒有切合時機。

而春秋時,齊國身材矮小的大臣晏子銜命出使到楚國時,靠著才思敏捷連闖三關,留下「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等名言,便知言語可以如何被巧妙運用了。那位本想為難晏子、羞辱齊國的楚王,最終也只能苦笑,覺得自討沒趣了。

人不能自我矮化,更不能任國家遭辱,即便強權在前,只要在適當時候,冷靜、巧妙的說話,隨機應變,便可守住尊嚴。

東漢聰慧過人的孔融,十歲那年在首都洛陽以機智見到了河南太守李膺,卻被賓客陳煒說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即指小時聰明伶俐,長大後未必出色。此時孔融不疾不徐回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意思是「想必您小時候一定非常聰明伶俐了!」

這些都是屬於用言語表達的機智反應,也都有回話精簡、具足自信的共通性。雖然西諺說:「沉默是金,言語是銀。」但面對取笑、嘲諷自己或國家時,不論是宰相,還是十歲小兒,並非只能傻笑或敢怒不敢言,只要簡單巧妙的一、兩句話,便能把尷尬還給那些出言不遜的人,使得輕慢妄言者知難而退。

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在競選美國總統連任時已經超過七十三歲,不少人拿此高齡來大作文章,但雷根幽默回道:「我不會占對手年齡上的政治便宜,我不想炒作他們太年輕、缺乏經驗的事實。」此舉,讓政敵與多事者鎩羽而歸,他也連任成功,共計帶領美國度過八年的黃金歲月。

綜觀以上,可知話不在多,而在於巧,巧中還含有詼諧。

不過,這「巧」並非孔子批評的「巧言令色,鮮矣仁」,所指的「巧」。「巧言令色」,指的是那些阿諛奉承和講得天花亂墜的花言巧語,都是言過其實、言不由衷的,少有仁心。

而攻訐、取笑、謾罵等逞口舌之能與逞一時之快的,更非話巧的目的;至於舌粲蓮花、口沫橫飛的長篇大論和無礙辯才,也還達不到話巧之境界。

話巧的真義,包括:言語不多、用詞服人,不蓄意攻擊,而且要說得適時,常常還須機智反應與幽默感。

真是一門藝術,不是嗎?

在最適當的時機,說出精簡有力的話語,讓人口服心服、不由讚佩。然而,還須懂得適可而止,倘若繼續說,就是「多」了,就是聒絮、是強辯、是得理不饒人。

說得多不如說得巧,不妨在生活裡試驗、練習,看看話該怎麼說才漂亮。久而久之,便能嘗到「多不如巧」的效益,充分運用言語藝術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