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歲末,回顧一下國內漫畫家成就,阮光民可說是大贏家,一口氣獲第八屆金漫獎的「青年漫畫獎」與「年度漫畫大獎」雙料大獎。圖/遠流出版提供
文/郭士榛
二○一七年歲末,回顧一下國內漫畫家成就,阮光民可說是大贏家,一口氣獲第八屆金漫獎的「青年漫畫獎」與「年度漫畫大獎」雙料大獎。這位感性的搞笑天王談起得獎心情時表示,得知獲獎那刻,就像走在路上突然被「感應式路燈」照亮一般。阮光明認為,獲獎也無法保證未來的路走得如何,被注目後還是要回歸原來做的事情。
柑仔店 畫出在地人情味
阮光明因為《用九柑仔店1:守護暖心的所在》這本漫畫獲獎,這是一個年輕人,透過一間古早柑仔店,學習人生與成長的故事。阮光明表示,《用九柑仔店》則是以家鄉斗六阿公開的柑仔店為原型,小時候阮光民常常幫阿公顧柑仔店,後來柑仔店因用地收回而拆除,而他植基於日常人情與時代創新精神,創作這本本土漫畫。
也許以後只有超市、賣場,沒有「柑仔店」的生活模式,阮光民說:「我一直在畫屬於本土的東西。創作者就像扮演歷史橋梁的角色,把我們知道的這段歷史,畫到漫畫中。」
阮光明介紹《用九柑仔店2:聽見發芽的聲音》,畫出重新開張的「用九柑仔店」,展現多重新面貌,小農菜架開始有新鮮蔬菜進駐、讓獨居老人一起共餐的「用九灶咖」掛上了招牌、柑仔店的二樓空間儼然成為鄰近孩子的另類課輔安親中心。畫中他讓「用九柑仔店」和現代人生活結合,但仍保有傳統柑仔店的人情味和精神。阮光明透露,目前他正在畫《用九柑仔店》第三集,未來預計畫到五、六集才結束。
阮光民是雲林斗六人,從小就喜歡畫漫畫,但是台灣沒有漫畫科系,為了學畫技,高職選擇讀廣告設計系。他那畫畫的雙手,也做過看板行業。二十五歲的阮光民應徵上知名漫畫家賴有賢的漫畫助手,當時賴有賢作品《小和尚》創下漫畫雜誌周刊《寶島少年》連載七年的紀錄,還將單行本授權至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
從事漫畫業二十年,從漫畫助手成為獨當一面的知名漫畫家,阮光民擅長刻畫溫暖的台灣在地題材與小人物故事,作品屢屢獲獎。而阮光民對自我的漫畫路線也有過掙扎,「我不適合畫熱血的少年漫畫,不是說不能畫,只是對我來說心裡沒有獲得滿足,我想要去描寫一些心靈層次的東西,讓感情有宣洩出來,就會覺得很開心。」
阮光民擅長以在地、鄉土題材融入創作,作品如《用九柑仔店》、《東華春理髮廳》都有濃濃的人情味,然而他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卻是一部有如電影《無間道》的少年熱血風格警探漫畫。
艱辛創作 走出自己的風格
對阮光民來說,創作時機很重要,晚一點、早一點,都可能跟最完美的作品「擦肩而過」。「就算有想法,但思維不夠成熟,可能也畫不出來。」而兒時記憶更成為他的創作養分,只待「靈感乍現」的那刻。
攤開阮光民的作品,可以二○○九年《東華春理髮廳》作為分水嶺,在這之前,從描述警察故事的《光與闇》、改編史記的《刺客列傳》、田徑跑者的故事《It's My Way》等。阮光民指出,「台灣還是以日本的少年漫畫為主流,我就在想,我到底要走什麼路線。」他說,《光與闇》一開始嘗試走少年漫畫,有一些武打畫面,但後來他決定走向心理層次的青年漫畫。
「畫漫畫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若沒有固定收入,很難堅持。」獲獎無數的阮光民表示,畫《用九柑仔店1》他很感謝遠流出版社提供他機會,甚至以「預付版稅」方式幫助他,「有點類似固定給薪水,才能讓我繼續生活,專心作畫。」台灣漫畫家創作所面臨的困境不言可喻。
阮光民表示,政府若每年編列一定動畫或漫畫預算,長期下來就會有成效,另外他也認為若能設置漫畫輔導金制度,把錢直接投資在漫畫家身上,才能對扶植本土漫畫家以及漫畫產業發揮帶動作用。就像電影輔導案一樣,政府就是媒人,針對漫畫大可以拿出電視台拍戲規格,一旦政府和民間都重視漫畫,IP就會起來了。
阮光民的作品風格帶有濃厚懷舊氣氛,他說雖然創作之路很辛苦,但畢竟是自己所愛的事,也甘之如飴,會繼續埋頭創作下去,而他給年輕人的建議也是,「想畫就畫,別想太多」!若要把畫畫當成謀生工具,就要當作快樂的事;另外他建議,最好養活自己再做想做的事情,不能拖累到旁人,還自嘲像我找朋友借錢就是不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