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塑膠玩具氾濫 從源頭做起

吳悅(台北市/退休教育人員) |2017.11.13
1238觀看次
字級

根據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的統計顯示,去年該協會回收的二手玩具共有三點六公噸,其中三分之一是「垃圾」,另三分之二中有九成是塑膠玩具。塑膠玩具氾濫成災,已經成為當前惱人的「新公害」。

如何杜絕愈來愈嚴重的塑膠玩具氾濫,既是嚴肅的環保議題,也是新興的教育課題,最有效的做法,必須從源頭做起。

過去速食店為了促銷產品,紛紛祭出隨兒童餐附贈塑膠玩具,這些中看不中用的「雞肋式」贈品,大多是塑膠製品,不是未經拆封就丟棄,或是只把玩一兩次就拋棄,成為塑膠玩具堆中出現率最高的來源。

自去年起,衛福部已經禁止速食業以贈送或加購方式,讓顧客取得塑膠製小玩具。

但為何遭拋棄的塑膠玩具依然源源不絕,顯然在源頭管制上還有缺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教導學童珍惜物品的正確價值觀,不是「喜歡什麼就買什麼」、「買什麼就丟棄什麼」,而是要深思熟慮:要玩什麼或買什麼,才不會造成環境的破壞和負擔。凡是一次性的、小型的塑膠玩具應該拒絕購買,就算廠商免費贈送也不要接受。

政府雖然禁止速食業附贈小玩具,但其他類別的業者並不在限制範圍,販售兒童玩具的商店,或是類似抽抽樂的「柑仔店」,就會發現超過百分之八九十的小玩具、小贈品都是塑膠製品,政府應該也要將相關業者納管。惟有從源頭有效管制,塑膠玩具氾濫的問題才會有解。

吳悅(台北市/退休教育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