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校園無手機日

林立德(新北市/服務業) |2017.11.07
1136觀看次
字級

林立德(新北市/服務業)

基隆市某私立高中學生放學後離校一百公尺打手機,被老師發現記過一次,學生上網抱怨,但校方否認此事,卻可見手機的管理,是現今教育的一個難題。

多年前教育部規定,禁止師生在上課時使用手機,只有早自習前後及放學後可適當使用,並設定在空曠處及降低音量,適切明智的決定,深獲各界贊同。

手機是科技產品,透過聲訊的傳遞,隨時與他人溝通,最初絕非以娛樂為主,如今已然變質,成為時髦新潮的表徵,年輕族群人手一機,競相比酷比炫,那是行情和身分的象徵,不是緊急聯絡時的工具。

換言之,上課以求知為主,手機是為了與親人聯繫,若成為電玩、傳簡訊或影響別人的器具,將失去持有的原意。科技帶來便利,殺傷力也很強,只有不受3C控制,方為正道。

筆者求學上課時,會把手機關掉,希望不要影響別人,但總有人不顧他人觀感,一樣接聽,訴諸道德勸說無效,又無法令限制,只能徒呼奈何。

兩年前有高中生推動「無手機日」的活動,以免滑手機太入迷,導致學習不佳,能夠自覺自醒,是個很好的現象。從手機普及率和濫用程度來看,選擇一日和手機「暫時斷交」,或許是個可行的方法。

希望各班級能起而效法,推動「無手機日」,並禁止上課使用手機,訂下規矩形成共識,自主管理共同遵循。校方站在輔導的立場,將行動逐漸擴展到全校,若能蔚為風氣,則是「滑世代」的大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