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前二十大醫療檢查每年花掉健保近一成的經費,為遏止浮濫的醫檢吃掉健保大餅,健保署將大幅改變審查模式,從現行以隨機抽審為主,改為立意抽審為主。並針對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超音波等主要檢查項目,以及執行檢查量高於平均的院所或個別醫師,進行立意抽審。另外將針對檢驗檢查項目結果,各醫院進行雲端共享,避免重複受檢。
健保署統計,去年中部一名男子車禍外傷,跑了七家醫院,共做二十四次電腦斷層,也有民眾去年曾做二十一次腹部超音波、另有一民眾去年做了九十六次血液檢查。前二十大檢查費用年燒健保近七百億元,第一名電腦斷層支出約九十二億元、第二名超音波約九十億元、第三名磁振造影支出約五十八億元。
車禍外傷 24次電腦斷層
健保自開辦以來,即委由專科醫師審查院所申報費用之合理性,抽樣方式分為「隨機抽審」及「立意抽審」。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現行以隨機抽審為主,占所有檢查案件七成,而立意抽審僅占三成;但為遏止浮濫醫檢、浪費健保資源,未來擬針對執行量超過平均值的醫院、個別醫師進行立意審查,盼能將審查制度將以立意審查為主,比率占七成,隨機抽審則占三成。
李伯璋舉例,如某家醫學中心執行某項檢驗的檢查量超出同儕醫學中心平均值時、或某位醫師某項檢查執行量特別多,甚至一名病人在短期內多次接受相同檢查,都會成為立意抽審目標,經審查檢驗異常的部分,將不予以給付。
此外,避免民眾過度受檢,健保署近期將邀集各醫院開會討論,針對檢驗檢查項目結果共享,設計出的雲端資料共享系統在經林口長庚、台中榮總、成大及高雄榮總四家醫院使用測試,討論目前使用問題及與醫院協商後,雲端系統預計明年一月一日上路,擴及全台醫院,讓病人短期內於同間醫院、或跨院就醫時無須重複受檢。
意即當病人就醫時,如醫師欲開立檢驗檢查項目時,電腦系統就會主動提醒醫師,該名患者近期已作過那些檢驗項目,醫師經專業判斷後可評估無須再做一次相同檢查,節省健保資源也減少民眾就醫過度檢查。
健保開罰 追討2千餘萬
今年九月林口長庚醫院遭爆子宮鏡檢查執行率偏高,超過全國醫學中心總量四成七。為此,昨衛福部健保署決定開罰,向林口長庚追討二千零八十九萬元健保支出。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稽查人員清查二年內異常案件,抽審四百零四件,核減三百件,核減率七成四,經過長庚申復,補充說明,或檢附病歷、超音波及病理報告後,最終核減二百二十三件,核減率逾五成五。依照全民健保保險醫療服務審查辦法第五條規定,應核減二千三百零二萬點,折算現金為二千零八十九萬元。
李伯璋指出,北區業務組昨日已發出公文至長庚,該院如果對核定結果有疑義,可提出爭議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