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兩岸交流三十年研討會,呼籲兩岸領導人發揮圓融政治智慧,共創兩岸福祉,避免敵對與戰爭。中共十九大後,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進入第二個任期,其權力高度穩固,意識型態上提出習近平思想,地位直逼毛澤東、鄧小平歷史地位。蔡總統在十九大後的首次談話,是否有利於解開兩岸僵局,格外引起關注。然而,既有論述的堆砌,恐難成為一種政治實踐。
蔡總統的談話展現,民進黨當局絕非是兩岸關係的和平破壞者,而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促進者。蔡總統提及二○○一年小三通啟動兩岸直航歷史性一步,二○○三年則是協商台商春節包機;二○○五年擴大到兩岸雙向航點航次,增加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日包機直航業務。當時即是由民進黨主政,不僅並未阻擋兩岸通航,反而是為全面性通航奠定制度化基礎。藉此,澄清傳統民進黨並無反中、拒中、遠中、抗中的意圖。
事實上,早在民進黨未成立前,當時黨外勢力即呼應大陸當局所提「三通四流」政策,試圖打破國民黨當局「三不政策」(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及破除戒嚴體制迷思及神話;甚至民進黨成立後,基於人道主義關懷,更推動「老兵返鄉探親」。
但是隨著黨內台獨勢力的逐漸增長,尤其是通過《公投台獨黨綱》聲稱獨立建國後,兩岸政策趨於緊縮,主張強化兩岸交流者,往往被標籤化及汙名化。民進黨內雖有主張大膽西進政策者,但不敵強本漸進派,故而欠缺積極開放兩岸政策論述與工具,導致在兩岸關係發展上逐漸被邊緣化,無法掌握話語權。
蔡總統此次演說中,再度強調五二○就職演說承諾展現「最大誠意」,為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提供保證,重申「新四不政策」,即「善意不變、誠意不變、不會走回敵對的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呼籲兩岸當局應展現「新思惟」,為區域和平和發展、全球化推進、兩岸共同發展做出貢獻。尤其是十九大剛結束,兩岸當局應展開良性對話,認為現在就是契機。這樣說法恐難撼動大陸當局即將趨於強硬對台政策。
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涉台部分,比十八大更為強硬,習近平提出「一中原則」替代「一中框架」,提出反台獨「六個任何」取代「三個任何」,更是直指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已經不允許「一中各表」空間。
試問如果國民黨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皆無法再次取得大陸當局諒解及接受,更遑論蔡總統對於「一中原則」並無回應;且對於「九二共識」雖提出「九二歷史事實」、「九二會談精神」,但並不符合大陸當局期待。
就此而論,蔡總統要解開兩岸僵局,必須在兩岸新思惟、新論述及新互動模式中融入「一中元素」。民進黨當局必須有自己的一中論述與政策,既然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也應回到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關係性質的規範,以憲法應對大陸當局的一中原則,始能找到解開兩岸和平之鑰,真正避免消除兩岸敵對與戰爭。
柳金財(宜蘭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