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智強
就這麼誤打誤撞的,Jenny夫妻倆,從旅遊達人更進一步在維也納開起旅行社,經過多年的打拚,而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公司……
一九七六年的維也納,美蘇冷戰對峙下的東歐,「共產主義」和空氣一樣存在人們的周遭,基於對音樂的熱愛,Jenny 來到這座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現在被全世界音樂人視為聖地朝拜的古老城市。
受到音樂老師莊本立的影響,Jenny也想把中國音樂帶起來,與西方音樂並駕齊驅,尤其看到學電工的莊老師,竟能用科學的方法改造中國樂器,針對中國樂器沒有低音,而創作出能夠發低音的「革胡」,並組了一個樂團。在耳濡目染之下,Jenny有了去維也納進修的夢想,除了希望能將她的所學帶回台灣,更期盼有一天,能在維也納的愛樂廳演奏中國音樂。
Jenny的先生是西洋樂迷,基於她的夢想,「婦唱夫隨」之下,陪伴她來到了維也納,一塊追求夢想的實現。
但夢想總是容易在年輕歲月的象牙塔裡滋生,而往往會在風雨如晦的現實生活,與真正的人生漸行漸遠。
Jenny懷老大時,夫妻之間有了第一次的爭執。Jenny仍欲向理想挺進,但現實的經濟條件卻已不容許兩人入不敷出的生活,最後理性的先生戰勝感性的Jenny,Jenny暫時返台生子,而先生留在維也納拚經濟。
此期間,台灣著名的旅遊節目《天涯若比鄰》、《放眼看天下》、《大家一起來》,都是Jenny先生帶著製作團隊去拍攝的,而拍片期間,也協助張羅很多工作,在學生時代,Jenny夫妻對維也納的建築、歷史就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協助製作團隊蒐整資料時,駕輕就熟。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Jenny的先生竟成了旅遊達人,經過口耳相傳之下,要來維也納旅遊的個人、團體,乃至於拎著公事包打天下的中小企業主,都會經過朋友的轉介,找到Jenny先生張羅行程,或做地陪,並在後來成為一生的好朋友。
就這麼誤打誤撞的,Jenny夫妻倆,從旅遊達人更進一步,在維也納開起旅行社,經過多年的打拚,而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公司,旅遊產品遍及全球,在中、歐、美、澳及東南亞等都設有分公司,至今服務了上百萬人次的顧客。
回憶當年蘇聯共產制度影響下的歐、亞洲,不若西方世界自由開放,要進入共產國家開發旅遊業務,是風險很高的事業,但Jenny和先生一直偏好文史研究,對周邊的共產國家知之甚深,有時為了買樂譜,也經常在匈牙利、捷克、波蘭等國家遊走,夫妻倆第一次去匈牙利時,海關因為看不懂台灣護照,以為是中國護照,就放行了。因此要開發共產國家的旅遊產品,Jenny夫妻倆比任何人都了解其間的「眉角」。
記得當年為因應客戶的需求而開發蘇聯的國旅,Jenny夫妻倆至少去了二十幾趟莫斯科,和相關的外交界、官員搏感情,硬是將蘇聯旅遊開發起來。
尤其東歐國家,Jenny夫妻倆總是克服萬難,一個個大使館、領事館打通關,用耐性和誠意加上時間,和地主國相關單位都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將近十多年的時間,台灣去東歐國家的簽證,都是透過Jenny的公司辦理。期間當然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甘苦,曾有一次,因將整團的簽證委託友人帶回台北,結果友人會錯意以致來不及送達,Jenny立刻抓起手機,只穿了拖鞋立飛倫敦、台北,將重辦的簽證按時送達。
一九九七年,Jenny直覺判斷中國大陸將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市場,決定進軍大陸,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大陸建立的信譽口碑,卻也因此遭人眼紅而被惡意打壓誣陷,致使公司業務一度陷於停頓;但真金不怕火煉,堅持以誠信待人,一旦澄清誤會,反而更受敬重禮遇,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Jenny成了音樂的逃兵,卻變身為旅遊業的巨人,而今事業有成,孩子也已經長大,每當夜闌人靜,Jenny總會想起已故莊本立老師的「革胡」,那件能發出低音的中國樂器,總是令她魂牽夢縈,在腦海揮之不去。她決定將事業的棒子交給孩子,把塵封已久的夢想從心底取出來。
早已從經濟束縛中解脫的Jenny,想在有生之年,一圓自己年輕的夢想,那將會是靈魂最美的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