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去年六月上台後,把肅毒作為第一優先施政項目,這是因為他深切了解毒品問題為害之深。杜特蒂採取的方法相當引人爭議,除了賦予警方「格殺無論」的權力之外,據說還動用了私人行刑隊。
杜特蒂出任總統前,曾經擔任過二十多年的那卯市長。那卯市在他的治理之下,從一個惡名昭彰的罪惡之城,蛻變為治安良好之地,就是他施鐵腕的直接結果,這是菲律賓人盡皆知之事,也是他雖然參選時機晚於其他候選人,最終卻能以高票當選總統的真正原因。
一言以蔽之,菲律賓人飽受毒品、毒販、吸毒者蹂躪,早已忍無可忍,而過往的執政者在這方面無所作為,他們才會把希望投射在這位「牛仔總統」身上。
杜特蒂當然也深切明白這一點,所以儘管飽受西方國家及人權團體批評,他仍然「雖千萬人,吾往矣」,大力掃毒,而且還真見到了效果。菲律賓的犯罪率現在已經有顯著下降,杜特蒂個人的民調更是居高不下,成為很多政治人物稱羨的對象。
現在,杜特蒂在掃毒方面的強勢作為,已經讓另一個飽受毒害國家印尼起而仿效。印尼國家緝毒局局長瓦希梭十月十九日於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所舉行的一個銷毀毒品活動上說,有人質疑緝毒人員當場射殺嫌犯的做法,他反問:「為什麼不行?」
瓦希梭指稱,印尼每年有一萬五千人死於毒品,因此緝毒人員採取嚴厲行動對抗毒販是合理的。他還說,大多數印尼毒販在服刑出獄後繼續販毒,毒販造成無數人死亡,卻很少有毒販被打死。瓦希梭強調,他不在乎外界如何批評射殺毒販的政策,他鼓勵所有緝毒人員在執法時不要猶豫,儘管對嫌犯開槍。
其實,採取嚴厲行動掃毒的始作俑者是遭政變推翻的泰國前總理塔信。他當年就在泰南嚴打毒品,也曾引起西方國家及人權團體批評有濫殺的情況,甚至被政敵拿來作為攻擊他的理由。
賦予執法人員過大的權力,確有執行過當甚至公報私仇的風險,但這些都可以在實際執行上予以規範,將風險減至最小。治亂世用重典,已經是證明有效的作法,如果僅因為一些「事不關己人士」的批評就卻步,豈不是因噎廢食?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