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城計畫」規劃舊城東、南、西、北門及城內等5大子計畫,重見台灣第一石城。圖/劉學聖
【本報高雄訊】文化部去年核定左營「見城計畫」,要以8年、20億經費重現國定古蹟左營舊城歷史現場,包括舊城殘跡修復、引水恢復護城河舊貌景觀、「南門」連結城牆等,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化資產計畫。
「左營舊城」為台灣第一石城,全城51.28公頃,城牆周長為2767公尺。國內現存古石城都只剩點狀式殘蹟,僅有左營舊城為保存最完整,是最具歷史現場再造潛力的城池。
文化部的「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強調有形文化資產價值必須加以延伸。高雄市提出以左營「鳳山縣舊城」為核心的「見城計畫」,以再現歷史文化空間場域為目標,透過「重建臺灣第一石城」、「縫合龜山串接蓮潭」、「歷史堆疊城市考古」、「舊城門戶重塑再造」、「貫穿古今散步舊城」五大計畫,重建並重見舊城歷史現場。
昔時環繞、防禦舊城的護城河,將重新通水,進行整體護城河景觀重塑,打造藍帶水岸,營造出古蹟、綠地、水岸的優雅空間。「見城館」未來將以互動式遊戲、數位多媒體、擴增實境等科技設施,詮釋重現舊城自明鄭迄今的歷史軌跡,讓參觀者享受身歷其境,跨越古今的實感經歷。
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表示,目前已逐步透過歷史空間調查、殘蹟研究、城內空間歷史紋理考古等計畫,揭開左營舊城的隱藏的風貌與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