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以溼的衛生紙模擬土壤,一旦濕度不足,即會觸發微電腦系統,讓水自動澆灌,作品參賽獲得金牌。圖/張芮瑜
【本報宜蘭訊】多元教育觀念興起,不少學校安排學生在校園內種植農作物藉此美化校園,羅東國中4名學生覺得澆水灌溉無聊又花時間,動腦研發出灌溉系統,可以自動檢測土壤溼度並澆灌,誤打誤撞獲得全國能源創意競賽金牌,成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句話的最佳例證!
談及創作原因,8年級同班的李文豪、饒育晉、張芝毓和李庭瑜笑說,4人分配到照顧校園同一塊小農田,但每天總得排時間去澆水好浪費時間,「好麻煩!」
怎麼讓土壤自己澆水?李文豪腦筋動得快,他利用所學,研發出更省時省力的作法,經過4人反覆討論實證,創作出「雲端監控土壤滴灌系統」。
李文豪解釋,鋪蓋在土壤上的感應磁片能感應土壤溼度,一旦溼度不足,即會觸發微電腦系統,讓水自動澆灌;有別於一般灑水由上往下澆灌,這套系統使用不設在地面上的有洞管束,水能直接滲漏流出到土地上,避免灑水停留在葉片上,變成不必要的浪費。
學生以溼的衛生紙模擬土壤,將作品投報全國能源科技創意實作競賽中,這套作品讓評審眼睛為之一亮,獲得節水組金牌。饒育晉笑說,當初只是個「偷吃步」從沒想過還能參賽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