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逢瑛(桃園市/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十月十三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演說,揚言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這是於二○一五年七月十四日在維也納,由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加德國以及歐盟和伊朗共同簽署的《全面聯合行動方案》。
該協議主要是讓國際原子能總署定期檢查伊朗是否遵守縮減濃縮鈾規定,監督伊朗放棄核武製造,而轉向核能源的發展現狀,並且以此條件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然而,川普要求美國國會和盟友,要提出解決伊朗發展核武的問題,並且每九十天要求國會提出伊朗核協議落實的狀況,再來決定是否對伊朗施行更加嚴厲的制裁。
川普的作法具有內外雙殺的效果,一是對內牽制國會的作業,讓國會提出有力的證據,才來通過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因為早在八月四日,川普被迫簽署了參眾兩院壓倒性的對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的經濟制裁法案,這等於國會強勢剝奪了總統的外交權。
二是對外緩兵之計,川普擅長文攻武嚇的輿論戰,斥責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是恐怖組織,老調重彈指責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哈瑪斯以及支持黎巴嫩的真主黨對抗以色列。
伊朗總統羅哈尼則反駁,認為美國站在世界的對立面,站在伊朗人民的對立面。
川普如今把阿富汗周邊的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定位包庇恐怖主義的國家,這顯示他中東政策也是採取「攻擊就是最佳防守」的策略,作為測試與盟友關係的指標。
如同透過聯合國安理會和國會制裁北韓,川普表明要和美國做生意,就需斷絕和流氓國家的生意往來。川普採取傳統的二元對立態度,乃源於冷戰勝利的經驗使然。
因此,川普有可能認為,儘管冷戰時期的美蘇核武對峙,但是彼此之間和其他擁核國家,還能維持核武不擴散條約,兩國領袖周期見面,決定世界格局和安全的輝煌。
那麼,伊朗和北韓擁核武,對美國的威脅更大,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傾向俄羅斯,也是俄羅斯反美聯盟的最佳夥伴,這會造成美國全球權力的迅速失衡。
遏止北韓是要逼迫大陸選邊站,或至少保持中立,不要過度傾向俄羅斯,這樣一來,或許可以讓俄朝的接近刺激大陸的危機意識,使大陸與俄羅斯發生嫌隙。
不過,俄羅斯和大陸都盡量溝通,避免美國見縫插針,防止把北韓危機升高作為部署薩德戰略的藉口。換言之,目前薩德部署完畢之後,北韓威脅論就會逐漸減小。川普文攻武嚇的戰略可以轉到伊朗。伊朗也是北韓石油供應者。俄羅斯和伊朗不甩美國,這個趨勢會使美國陷入被動的外交困境。
因此,主動挑釁伊朗可以破壞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的三角軸心,減緩俄羅斯崛起的速度。這符合美國前國防助理國務卿艾里森的理論,只有快速權力結構的轉變,才會導致戰爭。
美國還是需要透過遏止崛起國家的速度,避免美國決定出手發動戰爭,而導致世界大戰的悲劇發生。
本版是公眾園地,所有刊出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