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鎮全(軍事節目製作人)
光輝十月、普天同慶,這是非常早期台灣社會,每到十月國家慶典時,滿街旗海、公家機關、學校的大門,甚至是天橋都會掛起紅色大看板。時代改變,現在慶祝國慶的方式,也開始有了變化,國慶大典的慶祝模式也開始有了創新。
早年的中華民國國慶,只要是逢十的那一年,就會在總統府前廣場,號召三軍官兵,動員新式武器,舉辦盛大的閱兵大典,由總統以三軍統帥身分校閱,在那樣的大時代、兩岸緊張的年代,閱兵是一種鞏固軍心、凝聚民眾士氣最直接的方式,讓國人知道台灣的國防實力,軍人的建軍步伐。
但是用「閱兵」的方式慶祝,在民主開放之後,屢屢遭到批評,認為這是威權的遺毒,這是強人政治的象徵,在前總統李登輝主持的最後一次閱兵大典時,場外還有不少人抗議,認為這一切浪費民脂民膏,主張國家慶典的慶祝方式,應該要有所改變。
從民國八十年之後,台灣就沒有在總統府前,出現過正統閱兵形式的國慶大會,一直到民國九十八年國慶,總統府前出現了一種新的方式叫做國防展演,是以國防武力、人力為主的嘉年華會,說的直白,其實就是一種不用閱兵、不必敬禮的變形閱兵,只是名稱不叫閱兵,形式也比閱兵活潑。
這兩年的國慶,都動員了大量的國軍部隊參與,但是都是用主題慶祝的方式,而不是用傳統閱兵的儀程。
民國一○五年的國慶主題,是救災英雄,台灣有你真好,所以把國軍所有可以救災的裝備,全部搬上凱道,讓大家知道,當災害發生時,國軍有哪些裝備能夠運用,當然救災除了國軍,還有警消人員也在隊伍之中。
今年國慶,主要的遊行活動,是以花車為主,但整場典禮,國軍還是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像是花車遊行的前導部隊,就是由已經缺席四年的憲兵勤務連機車排擔任,國慶大典前的表演活動,更是國軍官兵秀戰力的最佳舞台,壓軸的空軍雷虎小組,更是以零秒差的方式,通過總統府前廣場,更是第一次以特技表演,讓府前的天空更不同。
今年最吸引目光的,就是國軍神祕的三大特勤隊,包括憲兵夜鷹、陸軍涼山、路戰黑衣,三支戰力最強的特勤隊,以精彩的戰技格鬥,讓國人看看他們平常的訓練成果,而且這三支隊伍,更擔負著台灣的反恐、反劫持、反劫機、反劫船的重任。他們鮮少曝光,藉著國慶讓民眾看見,國軍堅實的戰鬥力。
別用閱兵很威權的眼光看待閱兵,在民主的法國,國慶也都會在凱旋門舉辦閱兵,台灣現在用不同的變形閱兵,讓軍隊的裝備有機會被看見,讓訓練有素的部隊有舞台可以展示訓練成果。
別用看表演的效果來評估,藉著一次軍武實力動員,讓民眾有感,建立對國軍的信心,強大的全民心防,絕對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