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樂療癒身心 征服自己無事不成 李祖翔 |2017.10.17 語音朗讀 66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院放腫科主任鄭鴻鈞(右)提議為癌友成立登山社,院策部主任林至常(左)接下帶領每年登百岳的重任。圖/林至常提供 和信登山社有很多領隊,保證不搶快,也堅持顧好每個人。圖/林至常提供 人數龐大、相處如家人的登山社,讓癌友的身心被療癒。山友說,林至常主任(中)不只犧牲假日陪伴,有時更備好早餐,讓他們感到溫暖。圖/林至常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笑是可以傳染的!」有群癌友一點都不憂鬱,治療時都在瀏覽手機中的相簿,他們說:「相片給我們力量。」究竟什麼相片這麼有魔力?答案竟是罹癌後每周一次的山訓紀錄──他們現在都是登山社的一員。 揪病友登玉山 鼓舞身心靈 這個登山社成立得很特殊,是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支持的,放腫科主任鄭鴻鈞建議:「癌友常因病情坐困愁城、自我放逐,除了在診療方面給予專業協助,更應在心理與生理上正向鼓舞,畢竟癌症非絕症,要帶他們走出陰霾,重新過活。」便在醫院20周年提出帶癌友登玉山的構想,一舉獲得院長支持,而執行就交給有登山經驗的院策部主任林至常。 林至常年輕時愛爬山,深知登山之樂,果然2010年社團成立後,病友爬上癮,從每個月山訓一次、加強體適能,變兩周一次,甚至每周一次,他笑說:「這群30到75歲的宅男宅女爬出心得了,不只在山頂分享療癒歷程,談出快樂,更因為活動結束後的餐聚聚出友誼。」 他們最初的目標是玉山,但因排雲山莊整修,才改為密集山訓。令人訝異的是除了康復的癌友,尚在治療中的人也迫不及待加入高達365名成員的登山群組,因為他們練習時的笑聲與開朗心情太吸引人。過去每周六,他們都會從上午8點走到夕陽西下、萬家燈火,今年更刺激,將在11月3日挑戰玉山前峰,完成每年爬一次百岳的心願。 許多人會問:「體力大不如前,如何爬百岳?」林至常說:「我們有很多領隊,有前導的、押隊的,如果爬不下去,領隊都會帶他們下去;我們與眾不同的是絕對不搶快,會顧好每個人,讓他們輕鬆的參與。」路途中的關懷也隨處可見,有山友說,主任不只犧牲假日陪伴,有時甚至備好早餐,因此有更多參與意願。 爬山需要的體適能必須多練習,所以山友的家人都一同參與,間接凝聚情感。此外,山友對生命的豁達與感悟讓林至常如獲至寶,覺得能媲美論語、聖經,如:「生與死是人生唯一確定的事,我們有這個機會生病,並在過程中學習,學會感恩跟珍惜,真的是很大的福氣」、「或許你有一萬個明天,但你只有一個今天,能走多遠就多遠,能爬多高就多高」、「從殿後到走完4連峰,證明只要有毅力必可挑戰成功」。 罹癌本是不幸,這群人樂於分享他們得到無法根治的「山癌」,開玩笑說醫院為他們開了全國唯一的「山癌科戶外門診」,有「輕症—A咖診」、「重症—B咖診」、「混合症—A/B咖診」等按照體能狀況區分的治療行程,每年都擬訂「攀登百岳」的計畫,還有鐵騎之旅,以建立「征服自己就無事不成」的信念,活出美好人生。 營造快樂生活 降低致死率 除了登山、騎單車,醫院還促成癌友關懷弱勢及參訪慈善機構、偏鄉學校的機會,林至常說:「登山是讓心情快樂的泉源,關懷則豐富心靈。」 原來和信醫院受大眾集資建立,也認為「取之社會就該用之社會」,因此八八風災時院方發起定期捐款,並帶病友、山友到偏鄉,「當他們看到受贈機構、外國修女對重殘者的照顧及學校師長對孩子生活、教育的用心,既感動又多感觸。」林至常分享,去年登山隊伍在前往大雪山的途中,一名山友就聊起拜訪弱勢的心得,認為可以結合更多社會資源,讓小朋友獲得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談到激昂時他們竟將「濟世」之情化為實際行動,每餐敘一次都捐一點錢讓善款積沙成塔,今年還打算於12月7日、和信醫院發起「台東日」,號召大家出錢出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若問登山與關懷弱勢為什麼對病友身心影響如此巨大?林至常說,根據研究,若醫生把對病人的追蹤、關心時間拉長,或者透過群體互動療癒身心,對存活率將有很大幫助,而這樣的作法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因為「擔心復發」對癌友造成難以負荷的壓力,所以癌症不是把療程做完就好,需要更多類似於全人照顧的活動讓他們紓壓、建立自信。因疾病走向孤獨、閉鎖的人,容易失去存活機會,「支持團體」相形重要,所以山友笑說:「療癒身心的登山社,治病功勞不輸給醫生。」 前一篇文章 企業主送便當 助人謙卑給希望 下一篇文章 分享醫療資訊 伴癌友路上同行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