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渝石窟造像獨特面貌

文/郝心田 |2017.10.16
2040觀看次
字級
〈清淑─觀音菩薩〉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靜命〉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郝心田

【絕壁重光─川渝石窟的保護與傳承暨李耘燕美術作品展】

展期:即日起至11月20日

展地: 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三、四展廳

〈蜀道難〉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全詩描述在險峻的蜀道山路行走比登上青天還難!而蜀道行已夠難,我們遠古的祖先又如何在這險峻的蜀道山壁上雕鑄石刻,為川渝留下千年石窟藝術造像這樣的人類珍貴文化遺產。

目前於佛陀紀念館展出的「絕壁重光──川渝石窟的保護與傳承暨李耘燕美術作品展」,是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李耘燕以繪畫展現石窟藝術風華之作,藉此可窺見石窟造像獨特之面貌。

這次展覽為佛館與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第二期五年合作計畫的開篇之作,走進展場,一幅幅石窟的壁畫歷歷在前,靜默觀之,感動之心油然而起。佛像沒有言語,卻傳達了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十季窟繪不尋常,色顯空蘊燦華章」,藝術家李耘燕歷經十年寒暑,將千年石刻透過畫筆幻化為一座座移動的石窟,看似冰冷的石刻,卻能度化無數有情。

對李耘燕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成都商報藝術總監王奇讚譽她「十年一覺絕壁夢,贏得畫壇真姓名」。李耘燕自二○○六年至今十年來穿梭在安岳、大足等十五個石窟的石刻繪畫創作,其中包括大足石刻寶頂山釋迦牟尼涅槃圖。對石窟繪畫的用心,她自述:親臨石窟看見莊嚴慈祥的佛菩薩像總令人無比震撼,每每感動萬千。默然觀之、靜心畫之,與佛印心,內心的法喜,無以言喻。因此,當您走入展場內,必能猶如置身川渝石窟,同時也會被藝術家一幅幅作品所感動。

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韋荃說:「石窟跟人一樣,是有生命的。」石窟歷經千年的風化,成、住、壞、空,終有一日它會消失。對石窟藝術的保存,以及維護,成為今日眾多文物保護專家、學者們非常重視的課題,而李耘燕則以畫筆延續了石刻佛像的生命。

目睹石刻造像有的殘缺不全,有的風化剝落,李耘燕在繪畫的過程中,體會到石刻造像的危脆不堪,也許下一刻佛菩薩的頭就掉落了,手就斷裂了,如何如實地完成佛像的圓滿造像,她鍥而不捨的尋求各種方式,無論是翻閱佛經查證到有關佛像的造像,或從當地附近的居民口中得知佛像原始造像的樣貌;甚至揣摩當年工匠所要表現的是什麼,如何才能將佛像完整的呈現?

李耘燕的用心我們看到了,誠如她自己說的:「古代工匠將靈魂賦予石頭,我是把色彩潑向畫布,使之成為最完美的形象,傳達石窟文化的、莊嚴的、平和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