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晶
林玉總是跟我抱怨讀小學的孩子容易分心,功課經常寫到很晚還寫不完。「他就是不專心啊,打也沒用,罵也沒用,真的氣死我了。」
有一天,她終於不再抱怨,說是想到更好的方法,我一方面為她慶幸,一方面詢問是什麼好方法呢?
「反正寫到九點沒寫完,就先去睡覺,等到凌晨四點,我再把他叫起來繼續寫。這一招真的有效,我猜想他晚上精神不好所以寫得慢,乾脆睡飽再說,四點起來,通常很快就寫完了。」
林玉很得意自己的好方法,我卻是聽得心驚膽跳。是什麼年代,讓我們的孩子壓力這麼大,要清晨四點起來寫功課?
上個月我南下借住他們家,小孩果然很晚了還在寫功課,大人就負責念叨:趕快吃飯、趕快洗澡、趕快寫功課、趕快整理書包、趕快整理房間……之後,林玉躺在床上滑手機,她先生則在電腦前玩遊戲。
我突然想到《天下雜誌》寫過一篇報導,大意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父母本身也會有同樣情況,而且愈是容易緊張、焦慮、煩憂的父母,小孩就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這不正是他們家的寫照嗎?孩子自己孤孤單單寫功課,父母各玩各的,關心的不是功課本身,而是有沒有寫完。
一連串的「趕快」,讓我忍不住憂愁起來,是不是有了小孩,就會失去享受美好生活的可能?所有的時間變成方格,而小孩是方格裡的木偶,依照每個指令移動?
我問林玉:「寫功課能不能是一件快樂的事,而非為了向父母、向學校交差了事?」她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無奈地回答:「我覺得那些功課都很簡單啊,不知道為什麼會寫這麼久?」對大人自然是簡單的,可是小孩才剛開始學習,是需要陪伴和指導的。
林玉其實是個用心的媽媽,從小孩出生就買了一堆教育的書籍猛啃,所以孩子很有禮貌也乖巧。只是看到才十歲的孩子沉重的側臉,讓我很是擔心,於是婉轉地提醒她,就算聽了很多專家的演講,看了很多專業的書籍,但畢竟每個孩子都不同,不妨先把所有的「方法」和「技術面」的知識都放下,聽聽孩子怎麼說,聽聽他們心裡的聲音。
祝福天下父母,把「愛孩子」變成快樂的事,而非雙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