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雲門舞集第二屆「流浪者計畫」八位獲獎助者,去年各自展開一段藝術之旅,收獲滿行囊,八個人以六到十萬元旅費,進行六十天旅程,誠如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所說,旅程在物質上是貧苦的,在精神上卻是富饒豐腴。
「流浪者計畫」自二○○四年成立以來,已獎助二十四位台灣藝文青年,在亞洲地區進行「藝術之旅」。今年再次獲得「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夫婦,捐款一百萬元,將幫助更多的年輕藝術家完成旅行的夢想,為台灣注入創作養分。
第二屆獲獎助者包括三十歲以下「啟蒙組」的吳耿禎、許育榮、鄭宗龍、張政緯,及四十五歲以下「專業組」的陳眉伶、吳文翠、薛美華、達比烏蘭‧古勒勒等八人。
吳耿禎鍾情剪紙藝術
許育榮插畫表達思維
畢業於實踐大學建築系,鍾情剪紙藝術的吳耿禎,遠赴中國剪紙原鄉--陝北,他從貧瘠窯洞的生活中,體驗陝北大娘充滿生命力的剪紙作品,進而堅定他日後創作的決心。擅長以插畫、速寫表達思維的許育榮,則是在上海咖啡館,用畫筆勾勒出蘇杭市井風光,回國後,許育榮從「心」再看台北,以一百五十二幅機車騎士素描,拼繪心中的「台北印象」。
張政緯影片紀錄跨國婚姻
鄭宗龍徜徉喀什米爾草原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生張政緯,深入越南直擊台灣男性與越南新娘在當地的生活,用影片紀錄他們對跨國婚姻的期待與轉化。
新銳編舞家鄭宗龍,環繞印度半島二十餘座城市,更意外徜徉喀什米爾草原,體驗山居生活。
吳文翠京都古道之旅
薛美華學杖頭偶操作
現任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每日「行腳」六、七個小時,完成日本京都古道之旅。她以「走路上了癮」為題,透過朗讀及影像,闡述獨行的心路歷程。無獨有偶劇團導演薛美華,遠赴印尼爪哇島學習傳統皮影戲及杖頭偶操作技藝。
陳眉伶以鏡頭紀錄「拜河」
古勒勒與東京藝術家交流
擔任特教老師,從事紀錄片創作的陳眉伶,以鏡頭紀錄恆河畔川流不息的「拜河」與「生、死」場景,歷經這趟艱困的旅程,陳眉伶的心境因聖河的洗滌,滋長出面對生命的勇氣。排灣族鋼雕藝術工作者達比烏蘭‧古勒勒,進駐日本鋼雕家高田悟的工作室,並與東京當地藝術家交流。
二○○八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開放申請,七月二十五日截止。歡迎三十歲以下,熱愛文學、音樂、表演藝術、影像、美術等創作青年,以及四十五歲以下專業藝術工作者提出申請,獎助辦法及申請書,請至雲門網站www.cloudgate.org.tw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