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的創作故事── 雕塑與詩歌的邂逅(上)

文╱康原 |2017.10.12
5927觀看次
字級
余燈銓在台中市仁美國小大門口的公共藝術作品──〈有影!歡喜〉。圖/康原
余燈銓在台中市仁美國小大門口的公共藝術作品──〈有影!歡喜〉。圖/康原
圖/康原
余燈銓在澎湖縣立圖書館大廳的公共藝術創作──〈讀夢〉圖/康原
圖/康原

文╱康原

二○○二年余燈銓與我合作由晨星出版社出版《台灣囝仔歌謠》一書,以我的詩歌配合余燈銓的雕塑圖像、皮匠的音樂來詮釋台灣五十年代兒童的鄉土記憶。口語化的台語歌詞、神態純真的雕塑、輕鬆的音樂旋律,呈現台灣農村小孩的生活童趣,引導讀者進入兒童的心靈世界,並輕鬆的學習台灣語言,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因此,余燈銓作品展覽時,我常在展場以唱詩歌來導覽,陪參觀者進入雕塑的意境中。

二○○八年余燈銓與我又應中華大學之邀在校園及藝文中心辦展,並出版《快樂地─余燈銓雕塑詩文集》,校長沙永傑在書序中寫著:「邀請余燈銓、康原兩位先生連袂展演,開幕時請康原先生現場吟唱並解說,康原先生以母語聲韻與歌謠導覽雕塑,吟誦詩歌來訴說田野風情與兒時記趣。詩歌豐富了每件作品的意涵,增加本專輯的閱讀樂趣,並引領讀者走向『快樂地』的境界。」

在《快樂地》作品中,有〈歡喜〉一組雕塑,表現兒童天真活潑的同學之誼。跑在田埂上的三位孩童與一隻小狗,是孩子在放學回家時,跑入田野間狂奔之舉。他們把書本放在頭頂上,前面的女孩比著V字形手勢,每個人的臉上浮現笑容,十足快樂的心情,我的詩歌寫著:

囝仔嬰 歡歡喜喜

笑微微 衝落去

頭殼頂囥一本囝仔詩

田岸路縱過來

走過去 有影

真歡喜

這組雕塑作品,後來成為台中市仁美國小大門口的公共藝術,以〈有影!歡喜〉為作品名,增添校園的文藝光彩。因為這件作品入圍第二屆公共藝術獎最佳教育推廣獎與最佳環境融合獎,給投入公共藝術的仁美國小帶來極大的鼓勵。

余燈銓說:「有影!歡喜」其名是雙關語,一者為形容詞,是「真的」,台語「有影」的諧音;二者為名詞,是地上有影子,即台語「有影」。故事以一群小朋友快樂地上、下學,穿過小橋流水、田埂,地上放大的影子印證內在心裡的影子和外在陽光投射的影子相互關照;靜與動、追逐與奔跑,回歸到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快樂即在剎那間展現。

常會有人問我:「如何用詩歌解讀余燈銓的作品?」我想劉榮華建築師在《閱讀文化尋找記憶》的〈時光印記〉中所寫可供參考:「名作家詩人康原以獨特的台灣本土語言,描述余燈銓在經過長期靜觀與沉思之後對觀看方法的另類詮釋,他將生活與記憶從實景中抽離出個別元素,運用簡潔的形式以及趣味生動的手法,找出人們被遺忘的精神世界,重回兒時記憶,同時藉由意象的呈現與反思,賦予生命新的意義,從反芻中找到生命另一個出口。」

另外,作家李桂媚在《詩人本事》的〈打開藝術櫥窗唸歌詩——康原的跨界創作〉中的一段也很傳神:「畢卡索曾言:『好的藝術家用抄的,頂尖的藝術家用偷的。』這段話乍聽之下頗富爭議性,難道藝術作品不需要任何原創性,只要依賴臨摹即可?然而,反覆思索此言,不難發現,畢卡索口中的『抄』與『偷』另有所指,『抄』是外貌的摹仿,『偷』是精神的掌握,好的藝術家能把形像畫得很真實、很相像,頂尖的藝術家除了表現出形體之美外,更可以把形體的精神內涵帶進作品中。康原與余燈銓的『雕詩塑情系列』正展示了藝術家『偷』的本領,余燈銓從童年往事裡『偷』出了《快樂地》雕塑作品,康原繼而從《快樂地》雕塑作品裡『偷』出充滿兒時記憶的童詩,透過雕像與文字的對話,兩相呼應,譜出一曲又一曲快樂的童年樂章。」

二○一一年,澎湖縣立圖書館邀請余燈銓創作公共藝術品,余燈銓以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坐在天人菊上展卷讀書,身邊佇立一隻小山羊仰頭觀望為主體,又請我以〈讀夢〉創作一首詩懸掛作品上方:

澎湖的春天

翻書 微風陪浪花舞動

雲 靜靜凝視海洋

夏天的黃昏

打開書本 心形的石滬

守候著 情人的倩影

午後的秋天

閱讀 張開翅膀的詩集

天人菊 笑臉迎人

冬天的晚上

海風 陣陣呼嘯

澎湖的夢 鹹出甘甜的滋味

詩作配合雕塑,畫面與詩的意象和諧,藝術客體相當逗趣動人,適切地融入圖書館大廳的迎賓氛圍。詩文以澎湖一年四季的生活為主軸,並把澎湖地區的海洋、石滬、天人菊、海風,以及渡也的詩集都寫入其中,成功營造出閱讀澎湖的夢境與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