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嶼燈塔位在國境之北。
圖╱吳淑君
彭佳嶼燈塔為台灣使用透鏡最大的燈塔。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國境之北的彭佳嶼燈塔,是台灣使用透鏡最大的燈塔,每十五秒一閃,五十公里外都看得到,百年來運作不懈。早年沒有GPS,燈塔幫日本來台船隻指引方向,重要性非比尋常。
彭佳嶼為軍事管制區,不對外開放參觀。彭佳嶼氣象站日前翻修整建上梁,基隆市長林右昌帶隊登島造訪,也揭開彭佳嶼燈塔的神祕面紗。
彭佳嶼燈塔一九○六年建造,一九○九年完工,塔高二十六點二公尺,同年開始放光運作,直到現在。日據時代,從日本來的船隻要到基隆,看到彭佳嶼燈塔才知方向偏移多少,並趕快修正。
因為這個重要性,日本人建造燈塔時,使用最大透鏡,水晶玻璃直徑達三百三十公分,高兩百六十九公分,主燈燈器為佛萊斯納水晶折光一等旋轉透鏡,也就是燒煤油汽化燈,這讓彭佳嶼燈塔成為台灣最大的旋轉透鏡燈塔。
它轉一圈三十秒,能見度好的時候,從基隆看過來,十五秒一閃,也就是暗十四秒,亮一秒,可以照到五十公里。
燈塔主任林華安說,早年彭佳嶼燈塔一去最少要待四十五天,沒人要去,只好採輪調;他一九八○年第一次上島很不習慣,整個與世隔絕,太無聊了,有電視但收訊極差,寫的信最後也只能自己帶出去。
他二○一四年再回去任職,環境福利好多了,有五人駐守,同事做半個月休半個月,耐得住寂寞就好,颱風天才是最大考驗。
彭佳嶼山頂上風非常大,曾有人在颱風天要穿越短短四十公尺到塔燈,爬了老半天才爬進去。後來大家學聰明了,一有颱風要來,乾糧、水打包好,提早進駐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