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台灣希望在教育,教育希望在良師〉大作,心有戚戚焉。
我認識的好友余老師,把班上孤兒當作自己孩子,每年邀請他們回家過年,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吃年夜飯、穿新衣、拿紅包,感受春節的歡樂氣氛。
周三課後,余老師替弱勢孩子補習英語、國語及數學,並和孩子一起閱讀、從事運動,還自掏腰包鼓勵各方面有好表現的孩子,希望能延續學習熱忱,點燃亮點。
余老師常告訴我:「當孩子需要幫助時,總要給予溫暖與力量,多鼓勵支持,他們才有機會翻轉命運。」
她並且認為,教育不是以成績分數論英雄,了解與發掘孩子優勢特質,讓他們在適合的環境中,發揮潛能才是最重要。我聽得直點頭。
目前尊師重道已不復以往,仍期待老師熱愛你們的志業,把奉獻當作享受,建構孩子可期待的夢想。
自己願意做,且多做的回報,往往是默默付出後,看見孩子成長改變所帶來的愉悅,就知道一切都是值得了。
林淑雲(桃園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