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數據,膀胱癌為二○一四年男性十大癌症之一,在男性發生率更居第九位;然而,膀胱癌三十年來,處於無新藥發展的瓶頸,即使療程結束後復發機率仍高,讓不少病患面臨「求藥若渴」的處境。近期已有新一代免疫療法可應用於晚期膀胱癌治療,讓膀胱癌治療出現新希望。
台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表示,膀胱癌是台灣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癌症,每年約新增二千名患者。近三十年來,膀胱癌患者即便接受化療療程或舊的卡介苗灌注免疫療法,療程結束後,膀胱癌復發機率仍高,最後可能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讓患者對未來感到絕望,因此膀胱癌堪稱「沙漠癌」。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三十年來,膀胱癌治療一直苦無新藥。過去的治療方式,最讓患者不能接受的就是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所幸有新的免疫藥物出現,為膀胱癌治療帶來新曙光。免疫療法一旦有效果,可持續治療很久,不會產生抗藥性,提升患者生活品質。醫界引領期盼的是,新療法未來也能應用於其他癌症治療領域。
張文震提醒,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吸菸、長期接觸染料或工業汙染、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等,而水喝得少、常憋尿也容易讓膀胱癌找上門,尤其染料工廠工人,膀胱癌機率為一般人三十倍。因此除了定期檢查之外,若有血尿情況發生,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