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變原料 行銷台灣茶文化

李祖翔 |2017.09.19
4077觀看次
字級
林衛仲、葉慧雯夫婦為挽救傳統茶業,用新品牌、茶原料再出擊,並以食安、創新為目標。圖/記者李祖翔
台灣除了好喝的茶,還有好用的茶原料,生產好產品,如茶冰淇淋(右)。 圖/記者李祖翔
葉慧雯有4代茶農家族背景,不希望150年歷史中斷,扛起文化延續的責任。圖/記者李祖翔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畢嘉士基金會繼販售馬拉威咖啡後,今年又推出取得公平貿易認證的馬拉威茶,而在茗茶試飲會上,邀請了「評茶師」葉慧雯協助所有貴賓喝懂非洲茶的獨特滋味。不說沒人知道,看起來「不很年長」的她不只有四代茶農家族的背景,還是舞茶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正致力於把茶葉變原料,行銷全世界。

創新品牌 挽救傳統茶業

20年前葉慧雯就通過評茶師的資格,她說,評茶主要在訓練分辨茶湯、香氣、滋味與口感的細微差異,「評茶是很嚴肅的事,能決定茶葉賣到多少價錢,如得了特等獎的苗栗東方美人茶,1斤可以賣到新台幣48萬元。」不過因為需求的差異,台灣的評茶師不如其他國家能坐擁高薪,考試目的只在品評,幫助他們選茶的工作更順利。

隨著環境的不景氣,茶葉市場受到波及,許多年輕人不願繼承傳統家業,婚後葉慧雯也選擇當先生林衛仲的助手,改為打拚電子文具事業。20年來全球經濟走向難測,先是中國大陸興起,低廉人工帶來衝擊,後是主要客戶被微軟買走,火熱生意不再,連茶葉產業也在這時邁入後繼無人、將被淘汰的危機。不希望150年家業中斷的葉慧雯,5年前決定創立新品牌,從旁挽救傳統茶業,先生也將事業的一半重心轉移,轉換身分,當她的小助手。

他們夢想「讓台灣茶再現昔日輝煌」,以「讓製茶、做茶及賣茶進入新世代生活」為目標,反省產業沒落原因,認為台灣茶除了品茗應有更多運用。「為什麼日本一款抹茶就可以發揮到極致、用在各種商品上,而台灣有這麼多好茶卻不能有所發揮?」她思考這個問題,想到把茶葉變成原料的解套方法。

茶冰問世 突顯在地特色

「其實這個想法不是沒人想過,只是老一輩認為茶葉論斤秤兩的賣才有利潤,改成原料會過於賤價。」但他們覺得,變成原料的目的,是要用多元的方式讓世界了解台灣不是只有廉價的泡沫紅茶和昂貴的好茶、高山茶,還有「更好用」的茶原料,能做出不一樣的茶產品!

想通以後,首當其衝的是要挑戰:「茶粉到底能用來做什麼?」他們首先研發了台灣蜜香紅茶、紅烏龍和帶有柚子花香的金萱茶粉,讓多樣性被看見。接著把茶粉用在義式冰淇淋上,結果一炮而紅,生產口味12種,涵蓋發酵、未發酵及半發酵。

由於包裝亮眼、氣味濃郁、甜度適中、吃起來沒負擔,又是台灣的產品,大眾非常喜愛,各地農會及店家都想合作,所以他們也幫客戶生產冰淇淋,如日月潭紅茶冰淇淋、台南柳營牛奶冰淇淋及高雄毛豆冰淇淋,一天可賣數百杯,此外林衛仲根據過往貿易經驗,又把商品帶到國外展覽,吸引不少外國人關注。

延續文化 使命勝過利益

葉慧雯常加班,目的就是掌握茶原料使用的可能性,許多烘焙業者一試成主顧,用他們的茶做貝果、蛋糕、麵包,甚至剉冰。

能做出亮眼成績,都是夫妻倆日夜努力換來的,但是,創業很辛苦,尤其要走出差異性更累人,葉慧雯說:「很少有茶廠會添購烤箱和製冰機吧!也沒有一間小工廠會需要用到天仁茗茶那樣大廠的檢驗規格,但是我們做了,只因為想把『創新』和『食品安全』作為與眾不同的優勢。」每有客戶參訪完工廠,都有意合作——畢嘉士基金會也是看中這點才請他們代工包裝、結下因緣。

「茶的推廣不應束之高閣,只放在茶藝或茶道上,該走入生活!因為茶是文化溝通的媒介,能讓人與人的距離更接近。」林衛仲與葉慧雯很有理想,他們笑說自己不是「真正的老闆」,不會算出效益才決定要不要做,只要有「我想要且必須去做」的念頭就去冒險了,「我們要做給老一輩的看,讓產業有個希望,讓年輕人願意投入,讓茶文化被延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