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從中道談兩岸共同振興中華文化

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2017.09.18
1390觀看次
字級

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兩岸交流因模糊維持現狀,而告中輟,未來將何去何從?事關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向抉擇,影響兩岸和平、和諧穩定與未來發展,期許政治家能憫念蒼生、登高望遠,盡快作出具宏觀前瞻與睿智遠見之決定。

二十一世紀將是大中華的世紀,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朝野及兩岸尤其應該開放心胸,共同致力振興,相信是兩岸人民之共同期待。

中華文化道統綿延流長,也是舉世唯一流傳最久的文化,主要原因是因其寬大為懷與精緻奧妙,包括其宇宙觀、人生觀與生命流轉觀;且其文化優質與包容性高,諸如仁民愛物、民胞物與、悲天憫人,尤其是天人合一之思想與禮運大同之理想,為舉世所獨具。西方文化與資本主義已走到轉折點,此時此刻,中華文化更具時代意義與價值。

回顧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物質文明興起,資本主義的瀰漫,加上清末的中國積弱不振,東方整體貧窮落後,中華文化甚至整個東方文化,幾被掃入歷史灰燼。

所幸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加上中國大陸的快速與全面經濟崛起,異於其他地區或國家之發展,中華文化再度受到關注。

中華文化雖經朝代更迭、外族入侵、各朝崇尚學術差異等變革,且又有諸子林立、百家爭鳴,卻仍維持以儒釋道為主軸之道統,仍可從文字以通古今;然而,近代中華文化陸續在兩岸發生兩大轉折,一是中國大陸曾推動慘絕人寰的文化大革命,並改變正體字為簡體字,致文化傳承出現裂縫;台灣係因執政黨選擇逐步在文化傳承反中,是否會損及擁有中華文化之優勢地位,值得關注。

如從中道來看,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時空考驗,優質文化本不受時空限制,也不容政治任意摧殘。綜觀中華文化在歷史上更迭,也受到大小不同的衝擊;同時也可以觀察到,一個朝代如沒有好的文化,國家即無法長治久安。

值得欣慰而珍惜的是,在台澎金馬仍保存完整的中華文化寶藏,如能善加運用,並積極振興與發揚,未來在兩岸交流上,應可扮演極重要,而且具關鍵性的角色。

中華文化雖曾有百家爭鳴,但共同認同的三大主軸仍是儒釋道。淺見以為,儒家以四書五經為主,軸心重入世,即重仁義與倫理;道家以道德經與常清靜經為主,軸心在出世,即重道德與清靜;佛家以大藏經為主,軸心是既出世又入世,尤其著重能以出世的心做好入世的為人處事。三者雖以佛家最完善、完整,且圓滿而究竟,但三者能彼此相互輝映,則可互補互利、相得益彰。

由於儒釋道之論述所呈現經典之作,文字均優雅圓融,卻精緻深奧,且浩瀚如海不易領略。淺見以為,回歸中道應是三家之共同結晶,正如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道家無為而治;佛家之菩提自性與不二法門等,幾乎全在中道,也唯有中道可貫穿所有現象面、哲理面與本體面的根本道理。

如能透徹了解中道,即易探索所有儒釋道經典的真諦與涵義。未來如能推動中道文化到企業界、學術界甚至社會各界,進而形成整個國家文化,不僅可提升文化素質,且可引領全球。

掌握中道,可掌握中華文化主軸中的主軸,易於提綱挈領並可廣為運用。未來兩岸如能藉由推廣中道,共同振興中華文化,將可事半而功倍。共勉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