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小桂林」十八羅漢山 開放三處古隧道

 |2017.09.17
2276觀看次
字級
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由四十餘座直立圓錐狀山脈組成,山形如火焰,人稱「六龜火炎山」;而因山形峰峰獨立,又有「台灣小桂林」的美譽。 圖/中央社
屏東林區管理處培訓解說團隊,將帶領遊客探索保護區的奧祕。 圖/王昭月

【本報高雄訊】歷時百萬年歲月雕塑的六龜十八羅漢山,素有「小桂林」美譽。二十五年前畫設自然保護區後,不只杜絕環境浩劫,新增上千物種,連消失近百年的田代氏鼠尾草及瀕臨滅絕的遊隼都重新現蹤,林務局基於生態永續,培訓首批解說人員投入守護,並開放三處古隧道作為環境教育場域,民眾即日起可深入探索十八羅漢山「生態之祕」。

十八羅漢山岩壁陡峭、群峰相連,周遭有峽谷、曲流,是高雄六龜區勝景、生態豐富。林務局基於生態保護,民國八十一年畫設為自然保護區,讓生物休生養息。九十九年針對五十五林班地重啟調查,發現新增上千物種,生機盎然。

讓林務局驚喜的是,保護區內出現絕跡九十年的田代氏鼠尾草,是目前世界唯一棲地。5號古隧道裡,更發現長趾鼠耳蝠、台灣鼠耳蝠等五種穴居蝙蝠,3號到4號隧道間有保育類遊隼。

今年四月起,林務局委請屏科大副教授陳美惠培訓首批環境保護暨解說服務人員,嚴選四十六人昨天完成授證,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茂管處長簡慶發對這批環境尖兵寄予厚望,立委管碧玲說,她已爭取十八羅漢山附近電纜地下化,讓這裡更具國際觀光規模。

屏東林區管理處課長林湘玲說,舊隧道保護區內有豐富的生態,不過也有落石之虞,林務局開放部分安全的路段做教育解說,讓民眾了解保護區的人文歷史也探索特殊地質、地景、生態動植物。

林湘玲透露,曾有好奇民眾擅入保護區,也發生過盜獵飛鼠事件,林管處決定順應國際趨勢,結合在地居民成立環境解說服務團隊,就近守護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