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本月六日國道5號雪山隧道南下二十七點九公里處,四名男大生開著父親的BMW轎車行經該路段時,因後輪爆胎導致車輛起火燃燒,雖然最後火勢撲滅,現場滅火的消防水帶中,竟然有的出現破洞。一場火燒車,燒出台灣「長隧道」消防安全黑洞。
全長十二點九公里、全台最長的隧道雪隧,消防設備不屬於消防單位列管,用路人生命安全只能交到非消防專業的道路主管機關手中,隧道內一千兩百條消防水帶,每月僅外包由一家空調水電廠商維護,竟然只靠肉眼、觸摸檢查是否破損,高公局及消防單位更無抽檢、複查機制,專家直言「這是拿人命在開玩笑」,有必要透過交通部、內政部跨部會協調,讓消防設備維護回歸專業。
「長隧道」是指超過四公里以上的隧道,一旦發生火災時會迅速累積煙熱,救災不易,一旦延燒,後果嚴重。國內除了雪隧,還有八卦山隧道,以及興建中的觀音、谷風、中仁、草埔隧道,但全台長隧道,消防設備也都是由非消防專業的道路主管機關管理維護,形同三不管地帶。
一九九九年位於義大利、法國間長達十三公里的白朗峰隧道,一輛滿載麵粉、奶油的貨車在隧道中失火,產生超過一千度的高溫,異常迅猛的火勢造成三十九人罹難,大火延燒兩天才撲滅,隧道部分路段嚴重坍塌,封閉三年才重新開放。
有如煙囪般的長隧道一旦起火若未在三分鐘內就排除,火災便會迅速擴大蔓延,也因此火災後的每一個環節,大從消防、救援,小至水帶的一個小破洞是否造成延誤,每一秒的搶救過程都是關鍵。
二○一二年雪隧火燒車造成二死二十五傷,高公局當時強調「排煙都正常」;但交通部事後調查卻發現,隧道內用於排煙的四十部軸流式風機,火災時竟有十三部、約三分之一故障或停用,但強調「不影響排煙」。
國內隧道災防專家指出,消防設備必須通過國家檢驗,若經年累月沒保養或使用不當,就會破損,但「最大問題是公路隧道消防設備不屬於消防單位列管」,交通單位只能自己管理、委託廠商檢修,更缺乏專業單位複查機制。公路隧道光是排煙模式就分為堵車時的通風換氣、火災初期逃生模式及全面排煙模式,由於公路隧道牽涉到土木、機電、建築、排煙、消防等,都必須透過熟悉隧道管理者才能緊急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