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大學申請入學,將有二十二資訊類校系試辦,採計程式設計檢測,未來會不會擴大辦理,成為所有高中職生不得不參加的檢定項目,身為家長,深感憂心。
大學招生,一方面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程式設計的基本能力,一方面又為了避免城鄉、貧富差距,所以逐年減少採計高中英聽測驗的校系數目,自相矛盾的作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英聽學習有資源不均的問題,程式設計難道沒有?
學測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基本檢測,如今又要加上特殊的檢測要求、基本門檻,不僅讓弱勢家庭子弟的競爭力雪上加霜,也讓為了更顯出類拔萃的中上階層孩子苦上加苦,因為又得多補一科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只有以後要念資訊科系的學生,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但看著性向與興趣未定的孩子,父母心中想的永遠只是「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與「激發潛能」,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念英語科系,但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就補英語,更多小孩早早就做英語檢定。如果程式設計是未來進入大學的必備能力,那家長又豈能放任不管?反正有備無患,先補先贏。
更令人擔心是這種檢測之風若蔚為流行,將來會不會讓各科系紛紛起而效尤?如中文系要中文檢測、台文系要台文檢測、數學系要AMC檢定……,五花八門的各式檢測,都可能是一段身心折磨的惱人學習過程,所謂的「快樂學習」豈不是將與我們的孩子愈行愈遠?
鍾邦友(高市/高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