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桃園市一名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新的學期發現「近視度數又加深」,被爸媽懷疑是暑假期間過度使用網路、看電視,急著重配眼鏡,後來經眼科醫師診斷後發現「誤會一場」,竟是吃感冒藥後所引起的「假性近視」。
桃園壢新醫院眼科主任張文瑞表示,在正常情況,眼睛觀看物體時,睫狀肌會自動收縮調整焦距,讓影像清晰;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用力過度造成痙攣,造成眼球無法對焦於遠處,就是所謂「假性近視」。
學童上課看不清楚,不全然是用眼過度,張文瑞說,某些藥物含特定抗組織胺或膽鹼類成分,會干擾交感副交感神經作用,讓睫狀肌失去調節能力而造成視力模糊,這名小六生就是因為服用感冒藥後,造成視力變化的副作用,停藥後逐漸恢復視力。
另外,醫師表示,如果成年人近視度數加深,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包括糖尿病、血糖過高、水晶體折射率改變、白內障等,應盡速就醫檢查,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