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大運 憂鬱患者改善心情

陳玲芳 |2017.09.06
2435觀看次
字級
帶憂鬱症者外出晒晒太陽、草地走走、巷口購物,都對病情有幫助。有家人的耐心陪伴,才能帶他回歸正常作息。圖/美聯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十九歲男子,去年就讀大一時,因適應不良罹患憂鬱症,之後休學在家,整日打電動,不願出門參與任何活動;前一波世大運熱潮,讓熱愛運動的爸爸,在比賽期間拉著兒子一同觀賞賽事轉播,多了一些互動,前幾日回診時,患者自覺心情有所轉變,已向醫師表達願意定期去健身房運動。

六十歲剛退休女性,因生活失去重心,加上與先生感情不睦,找不到生活節奏而罹患憂鬱症,於門診治療半年多,近期在女兒支持陪同下,開始每天早起騎YouBike,四處去遊玩,如今已不用女兒陪同,自願每天騎自行車兩小時運動,四處交友,慢慢走出憂鬱,目前已可減少藥物治療劑量。

家人耐心陪伴 推他一把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憂鬱症者常會陷在自己情緒的漩窩中,對事情缺乏興趣,經常疲倦,也不願意出門,不想與人互動,此時家人的耐心陪伴就相當重要,盡力「推他一把」回歸正常作息,讓他主動想出門,甚至激發「規律運動」意願,對其病情改善大有幫助。

施佳佐說,男大生跟家人互動也少,看在父母的眼裡,除了定期帶他就醫,也不知如何是好。拜世大運之賜,爸爸找兒子看賽事轉播,邊看邊加油、討論,之後兒子逐漸願意與父親一同出門散步,上上周末他們相偕出門買早點,正好遇上世大運賽事封路,民眾的熱情加油聲,竟也點燃了兒子「想運動」的動力。

運動對憂鬱症有何幫助?研究指出,運動可以刺激血清素和腦內啡分泌,幫助自律神經的調節,改善心情;運動也可轉移注意力,跳出引起憂鬱的框架。施佳佐說,透過出門運動,也可增加和外界接觸,與人互動,擺脫自我封閉;再加上運動體力消耗,也能幫助夜間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抵抗憂鬱的念頭」。

初步運動目標 願意出門

許多人一提到運動,就聯想到激烈的跑步或游泳之類,「光想就很累」,因而失去動力。施佳佐說,其實,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只要願意出門、走入人群,哪怕只是走到巷口購物,一天走個兩三回,也算初步達到運動的目標。

施佳佐提醒,當有開始「動」的念頭後,再逐漸調整找個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不論是健身房、散步、慢跑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要注意以個人舒適喜愛為主,別讓運動成為另一個壓力源。

她強調,要遠離憂鬱症,除了定期就醫,家人一起努力,調整生活環境互動,養成運動習慣,對於治療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也能逐漸減低用藥,回歸正常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