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行誼】漢高祖勇於反思

文/張浩洪 |2017.09.05
1917觀看次
字級

文/張浩洪

漢高祖劉邦,是一個足智多謀的開國帝王,據《史記》記載,他早年不好讀書,不學無術,尤其不喜歡儒家,卑劣頑皮,曾經拿博學經史的儒者之冠撒尿;當聞之秦始皇焚書坑儒、大禁私學時,擁護贊成,高呼讀書無用。可是,在他結束秦漢之爭,當上皇帝執政之后,馬上嘗到了因為不讀書,缺乏知識的苦頭。

尤其,讀了謀士陸賈〈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之〉的奏章後,更意識到,自己過去摒棄學習的錯誤。所以,在他臨終之時,給兒子劉盈一紙〈手敕太子文〉裡面,他除了亮明自己過去的錯誤行為和認識,「吾生不學書」、「謂讀書無益」、「追思昔所行,多不是」,還一針見血地教訓兒子,自己雖然沒有好好學習,文章寫得不算出奇,但總算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可是,當看了劉盈寫的文章後,還不如他這個皇帝老子,「猶不如吾」。所以,他殷切地勸導兒子,「汝可勤學習」,尤以每天上來的奏摺,必得親自動手來寫,不可讓他人代替。

這是一篇劉邦的反思文章,也是一篇典型的家教之作。在這裡,劉邦通過反思淺薄無知的過去,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誡兒子,要想擔當起日後治國安邦的重任,唯一的要件就是要學習文化、增長知識,才能提高執政本領。

他的可貴之處,在於身居高位之後的大漢開國皇帝,敢正視自己過去的不足,對於自己不愛學習、反對讀書的弊病,在世人和自己的後代面前,毫不掩飾、坦誠面對、勇於剖析,並以此作為教育兒子讀書學習的重要課題。這充分反映出劉邦作為開國之君,所具有的超人膽識和博大的襟懷。

這個典型事例,別說在兩千多年前的封建王朝,就是在當代,唯恐也是為數不多,鳳毛麟角。

漢高祖劉邦苦心孤詣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顯著的效果是給日後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實施「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找到了依據,以致後世出現了「興太學置名師,以養天下之士」蔚為壯觀的文化大發展良好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