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師呂志宏八年前邀十三名好友,每月各繳五百元聚餐,自稱「五百俱樂部」,現有一百二十名會員,他們將餐費餘款,作為貧困者急難救助之用,至今捐款超過一百五十萬元。
俱樂部會員互相信任,除了聚會、慶生,感情交流,只要有村里長通報需求個案,透過群組討論,實際訪查後,即迅速救助,不少醫院貧病患者、窮困缺乏喪葬家戶已獲得救助。
政府機關設有救助單位,但行政程序繁瑣,且要層層把關,常常緩不濟急。社福機構有健全組織及公開的制式流程,但囿於法令,同樣需要較繁雜及較長時間辦理,個案不一定願受救助。
民眾匯聚善心,「積少成多」自行成立愛心俱樂部,因具有小區域性,鄰里緊密性及不過度公開性,通報容易,救助機動性高,應可填補政府及社福機構不足,值得「遍地開花」推行,活絡社會溫馨面。
安小旗(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