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宜俊
平日太太和兩個女兒下班得晚,兒子學校晚間又常常有活動,而我卻能在四點前就下班,於是大部分的家事都落在我的身上。
除了買菜、煮飯、做晚餐外,我還會先將前日晾曬的衣物拿進屋內留待晚上收摺,同時留意垃圾車來的時間。所以晚餐前的那幾個小時,我可算是片刻不得閒。
同事見我家事分量似乎太重了點,忍不住替我叫屈,說哪有男人那麼命苦的,幹嘛給自己找罪受。其實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吃不吃虧的,只要是為這了個家,誰付出多誰付出少,也沒什麼好計較的。
當然,家事本來就該是一家人共同分擔的,所以太太也會在晚餐後幫忙洗碗,兩個女兒會在晚上輪流洗衣服和晾衣服,至於小兒子則會被要求在假日幫忙吸地和拖地。就因為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所以才能將家裡整理得有條不紊。
曾有位朋友向太太抱怨,說因為她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先生理所當然地就把所有家事都丟給她。她雖然也很體諒先生在外工作的辛勞,但總不能連洗幾個碗盤、煮壺開水或到陽台澆花這類小事,都得要她親力親為;她的兒子更是讓她生氣,和他爸爸簡直一個樣,請他幫忙倒個垃圾,總是表現出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久了以後,她乾脆把所有家事都攬在自己身上,免得還要看他們的臉色。
我笑著對她說,這樣可會把先生和孩子給寵壞了。我告訴她:妳可以自己做大部分的家事,但不能剝奪先生和孩子的「參與感」,因為「參與感」就是對家的向心力。妳要試著和先生及孩子討論,請他們幫忙分擔少許家務,剛開始他們可能會有點不情願,但妳必須堅持,或許幫忙久了他們就會習慣。一方面可減輕妳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讓他們感受妳平日的辛勞,何樂而不為呢?
她點頭贊同我的看法,說回去後一定試試看,不會再讓他們繼續養尊處優下去了。
其實一家人共同分擔家務,就是在學習「體諒」和「同理心」。男人千萬別再將「家事本來就是女人該做的」當成偷懶的藉口,更別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