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一)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7.09.03
2191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面對死亡的正面思考,了解生命的自然機制──從賈伯斯(Steve Jobs)談起

從這的周日起,我要在本專欄裡與各位讀者好好談一談「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我們先從賈伯斯在二○○五年的一段演講內容談起。

二○一一年十月五日,締造蘋果電腦及3C電子產品奇蹟的史蒂夫.賈伯斯(Apple CEO, Steve Jobs)因病辭世,享年五十六歲,舉世哀悼。我在當年十月三十日、十一月六日及十三日連續三個周日的專欄裡,發表了〈賈伯斯的生、愛、失落與死亡〉一文作為追念,後來收錄在《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一書中,讀者有興趣一讀請自行參閱。

二○○五年,賈伯斯應邀到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演講,那一場演講的內容非常精采,我在六年前寫的紀念文章,主要也是根據該場演講的內容,各位讀者可以上網搜尋到該場演講的影音(視頻)檔及文字檔。

在那場演講中,賈伯斯表達了他對死亡的獨到見解,我在此特別引述其英文原文,賈伯斯說道:“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中文翻譯如下:「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去天堂的人,也不希望死掉才去天堂。然而死亡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終點,沒有人曾經逃脫過。而這是法爾如是(註),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唯一最好的發明,它是生命的轉變機制。」【註:“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一句,如果用白話翻譯:「而這是本來就應該如此的」,但是因為英文原文簡練且禪機意味濃厚,所以我借用佛學用語「法爾如是」。】

以上這些話觸及到生死問題的核心及重點,賈伯斯很認真地面對死亡,也有相當獨到的見解,他說道:“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而這是法爾如是),這句話充滿禪機,顯示賈伯斯禪修頗有心得。接著他說:「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唯一最好的發明」,我認為這句話雖然很精闢,但是不夠徹底,因為他只說「死亡『很可能(very likely)』是生命『唯一(single)』最好的發明」,一方面還不夠肯定,另一方面視野還不夠寬廣,所以我認為他的見解還不夠徹底。不過,接著他又說:「它(死亡)是生命的轉變機制」,這句話倒是說得極好。

其實,不單單只是「死亡」而已,廣義地說,「生、老、病、死」都是生命最好的發明,也都是生命的自然轉變機制。接著,我就要跟各位讀者深入淺出地來談「生、老、病、死」的自然轉變機制,我們先從「死亡」開始。

「生命」的終極奧祕就蘊藏在我們對於「死亡」的參究與體悟當中

面對生死的奧祕,吾人如何徹底理解?如何因應自處?又如何能自在?這是古往今來的生命終極課題,直到現在科技進步的時代,仍然是一團迷霧。

生命的終極奧祕究竟何在?經過四十多年來的佛法義理參究與實際生活歷練,我終於體會到:生命的終極奧秘就蘊藏在我們對於死亡的參究與體悟當中;而死亡的玄機,就在於祂深化了我們對於生命的探索與體悟。我這麼說,並不表示我已經開悟了,還沒有,我仍然是薄地凡夫一個,不過已經尋覓到破除對於生死無謂恐懼的門徑了。

有學生問我:「老師!像您這樣經常到各地做臨終關懷、往生助念,比如說會到醫院的病房、太平間、往生室,甚至於到殯儀館、停棺室、火葬場、納骨塔……等等,會接觸到很多絕症末期或是臨終病人,甚至於往生者的遺體,不是很恐怖嗎?您會不會感到害怕?」

我說:「過去多年前剛開始的時候,還會有一些負面的覺受,現在已經完全沒有恐懼的心理,譬如說,當我對已捨報(斷氣)的往生者開示叮嚀時,我在現場的心情以及語氣,就像是對一位活生生的人講話一樣,完全不會將他當做「死人」看待,這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眾生相」。我現在去殯儀館、停棺室、火葬場、納骨塔…等場所,已經不會有陰森恐怖的感覺,而是一心虔誠為亡靈誦經、念佛、迴向,祈求三寶加被,希望他們都能往生淨土或轉生善道。」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困難或神祕的事情,只要我們能破除對死亡的忌諱、誤解及迷思,就能自我化解面對死亡的無畏恐懼,我會在文章中毫無保留地與各位讀者分享我的見解與心得。(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