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化膿性肝膿瘍是目前全球新興疾病,亞洲地區情況尤其嚴重,台灣的化膿性肝膿瘍由肺炎克雷白氏桿菌引起的盛行率有七成八,而且死亡率近三成;國衛院與國內醫院合作,近日發現第三代頭芽孢素,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未來有機會發展為治療方法。
近二十年,肝膿瘍已成為一個新興的疾病,也是造成全世界社區性肝膿瘍的一個重要致病菌,台灣、亞洲地區及美國的情況尤為嚴重,而台灣各地死亡率已高達百分之十到二十八。
肝膿瘍是病原菌在肝臟內感染造成肝臟結構被破壞而產生化膿的情形。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寒顫、虛弱、消化不良、噁心、嘔吐、體重減輕、右上腹痛、黃疸、肝腫大並有壓痛感。而肺炎克雷白氏桿菌引起的肝膿瘍更具有百分之十遠端轉移併發症之特性,容易讓病患因眼內炎而失明。
國衛院臨床研究組與三軍總醫院及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合作,研究內容之一為肺炎克雷白氏桿菌體外抗生素感受性分析,發現該菌對第一代頭芽孢素具有感受性,然而臨床上儘早使用第三代的頭芽孢素可明顯減少發生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肝膿瘍所合併之遠端轉移的眼內炎、腦膿瘍、喀腰肌膿瘍,甚至於死亡。
為證實第三代頭芽孢素的療效,研究人員經由多項用來預測嚴重併發症的獨立項目分析,如血小板數目低、鹼性磷酯脢高、膿瘍內產氣、未早期引流及未用第三代的頭芽孢素等,發現第三代頭芽孢素於治療克雷白氏肺炎桿菌肝膿瘍明顯優於第一代頭芽孢素,而且可以明顯降低死亡率及併發症。
在基因體研究方面,研究團隊已經完成血清莢膜第一分型的基因定序,研究結果也發表於臨床微生物學及感染症等專業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