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交古人】廬山煙雨浙江潮

文/楊晨 |2017.08.30
4015觀看次
字級

文/楊晨

東坡先生寫〈題西林壁〉、〈觀潮〉,並未寫景,但說空相,耐人尋味。

〈題西林壁〉,東坡先生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廬山西林寺牆上,靜靜訴說千年,提醒寺中僧人、來往遊客,常觀照內心,由外向內,看本來面目。看山,遠近高低風貌各異,而廬山煙雨之美,更要由遠處欣賞。

〈觀潮〉,由廬山煙雨起筆:「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是東坡先生寄語即將為官的兒子,仕途起伏難測,要多觀心,不受外在環境影響。

錢塘潮波濤洶湧,怎麼和煙雨廬山擺在一塊兒呢?觀潮,心中澎湃掀起塵封往事,讓人感傷,鬱悶若能沖刷遠去,如廬山煙雨般平靜自在,那該有多好啊!

於是找個入處,時常觀照,終於有了收穫,果然能夠心如止水。廬山煙雨、浙江潮,兩者真的並無不同,往事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般,未留痕跡。暢快淋漓,李白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正可形容。

六祖惠能座下,青原禪師曾說:「老僧三十年前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原來是透過參禪,於定境中,山與水合而為一。有一幅山水畫,如此描繪寂靜空相:畫面左邊瀑布直瀉而下,右邊山側成峰,如李白〈望廬山瀑布〉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還有兩位撐傘白衣仙人談笑甚歡,駐足其間,山、水、人三者合一。

廬山煙雨、浙江潮,兩者融為一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即指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