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修】 你是禪宗還是密宗?

文/陳彥宏 |2017.08.29
3841觀看次
字級

文/陳彥宏

一位朋友問我:你是「禪宗」還是「密宗」?還說,他有一位朋友信的是「禪宗」,一位信的是「密宗」,然後「禪宗」那位朋友不是很認同「密宗」那位朋友!這事,我怎麼看?

我告訴他,「番茄」在台灣有人講「柑仔蜜」、「臭柿仔」、「西紅柿」,更有很大比例的人是講日語發音的「Tomato」。但是「它」,就是那個常常被分不清楚是蔬菜還是水果且被命名是「番茄」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本是無名的,「名」是人給的!而且,那個東西,從一開始不知道是怎麼來的的原生種,到現在也已經演化出很多不同類別的新東西。

佛陀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本質上也是難以描述的「無」與「空」的。就連「佛」這個字,甚至三藏十二部,以及後來無量無邊讀都讀不完的佛教論述,也不過是方便眾生究盡諸法,度到彼岸的載具罷了!

佛陀實質證悟的「那個」,就連用「那個」這兩個字來描述都是多餘的,實在搞不清楚這世間的人兒,不肯老實用功、不肯老實吃飯喝茶,還要在那邊計較是你的「密」好,還是我的「禪」好?

《賢劫經卷二.諸度無極品第六》中,佛陀回答喜王菩薩:「八萬四千諸總持門自然達矣,便通諸佛五百聖功品第各別,以娛樂化一切眾生,曉成一切所行境界,隨時發起靡不濟安至無極慧本際法身。」

八萬四千法門,老實認真地修,其實殊途同歸。佛陀都不計較了,我們計較什麼?還是因為我們還不是佛,所以我們還是計較一下,才比較像人?

想想,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禪宗」,不也是有著中國的「儒」、「道」的文化底蘊。藏傳佛教,常簡說是「密宗」,不也多少也有西藏「苯教」的文化底蘊。甚至在佛陀本家的印度的佛教,不也是或多或少有「婆羅門教」的文化基礎。佛法不管是南傳、北傳,到了每一地自然也就衍生出融合在地文化而生的新佛教,本質不變就是好的。

枉費我辛苦地講了這麼多,我朋友還是不死心的又問一次:「我那禪宗的朋友,不是很認同密宗那位!這事,你怎麼看?」

我告訴他,中國的佛教有「性、相、台、賢、禪、淨、律、密」等八大宗派。禪宗、密宗只是其二。禪宗「一花開五葉」成了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等五家。「臨濟門」下又分黃龍、楊岐,五家七宗各立門戶,各有家風。不知道你的禪宗朋友認同「五家七宗」的哪個?

不過,我想這也不用問了,我應該學學禪師,問問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反正,管他回答我什麼,我都回答「喫茶去」還是「麻三斤」,然後請他去看星雲大師的《星雲禪話》吧!那裡,大師寫了很多,可以讓自詡為信仰禪宗的人,更能清楚的知道什麼是禪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