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五號衛星昨天凌晨在美國成功發射,火箭上寫著「臺灣」。圖/取自SpaceX公司youtube視頻
福衛五號衛星昨凌晨自發射火箭上脫離,布署進入軌道。圖/取自SpaceX公司youtube視頻
【本報台北訊】首次由台灣自行研發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在昨日凌晨順利於美國加州發射升空,而科技部也在上午福衛五號通過台灣上空時舉辦記者會,將接受畫面現場同步連線。科技部長陳良基指出,衛星目前狀況良好,經功能檢測後,預計將在一個月內傳回首張拍攝影像,而本次發射成功也可望在未來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福衛五號於昨日凌晨二點五十一分順利升空,並在升空後八十分鐘首度與海外地面戰通聯,並在上午九點半時首度與台灣地面戰進行通聯測試。他指出,福衛五號是「充滿台灣味」的衛星,本次順利發射象徵著我國擁有自主研發衛星的能量。
談及福衛五號的任務與特色,余憲政表示,福衛五號身負拍攝衛星影像的遙測任務與觀測太空電離層的科學任務,未來福衛五號每年將可拍攝二十一萬一千六百七十四幅影像,面積相當於三千四百八十六個台灣,而每天最少可測量二萬七千筆科學資料。
陳良基補充,福衛五號搭載的設備還可提供太空天氣觀測與透過電離層數據的分析,未來還有望提升地震前兆技術,成為守護台灣的利器。
除了基本任務外,福衛五號也也具備相當的商業價值。陳良基表示,由於衛星重複造訪的特性,福衛五號將可提供「定點變化量」的相關資料,具「滿特殊商業價值」。他以過去福衛二號的經驗指出,每年各國對於遙測影像的需求相當大,而目前已有國家表示想購買福衛五號的遙測影像。
他認為,若未來在影像感測器相關產業上,台灣可以繼續取得成功,將有望以先行者的角度來獨占產業地位。
此外,陳良基也提到,在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期的太空計畫籌備上,希望可以在半年內規畫完成並報請行政院,若一切順利,將可在明年第二季來執行福衛七號的發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