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心語 周渝在場書法:神遇之書寫(上) 文/夏可君 |2017.08.17 語音朗讀 34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母〉2017作品。 圖/周渝提供 〈獨對石上月〉2017作品。 圖/周渝提供 〈庖丁解牛〉2016作品。 圖/周渝提供 文/夏可君 中國文人並不僅僅在世界上存在,他們更是在文字書寫中存活,他們以文字來呼吸,以書寫來傳遞心語。就如同書法原初的發生,在王羲之那裡,乃是一種授予,就是信函與便條,是日常交往的真情流露,並非是一種專門的技藝。當代書寫有必要回到這種日常與現場的書寫,重新開始,從當場面對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開始,以初心來書寫,讓古老的漢字甦醒過來。 漢字是用來呼吸的,是要個體生命以靈咬住來咀嚼的,如此文字才有著味道;漢字的形態是在無盡深情的期待中,在彼此默默無言的期許中相互激盪出來的,如此才搖曳生姿;漢字的筆畫是在內心顫慄與筆尖的舞蹈中,即刻幻化而成,才如此迷人。喚醒一個個字的靈魂或魂魄,既要有對那一個個字的原初直覺,又要回應當場接受這個作品之人的期待與期許,還要順著筆墨走向完成對這個字的即刻構想,這三個方面的瞬間綜合,才是「在場書法」奇妙之處。 當我們看到周渝先生的作品,我們就看到了文字中還湧動的「氣場」,真切感受到文字與物件「神遇」的默會。作為台灣民主運動的見證人,作為文人道場的召集人,也作為紫藤廬茶館的創辦人,進入「從心所欲」之年的周渝,最近幾年開始的在場書法之氣場書寫,乃是他生命經驗、家國情懷、歷史創傷與個體救贖的凝聚,以靈咬住的乃是生命的魂魄,從茶到字,一以貫之的乃是生命的歷練與救治的願力! 周渝以其生命的滄桑與悲願,這幾年的書法書寫已經呈現出豐富的面貌。 象形:法自筆生的天人之舞 周渝的書法開始於對甲骨文原初造型的直覺,他書寫的每一個字都還原出漢字最初的體態,漢字的魅力在於保留了最初與世界相遇時刻的驚訝,其象形形態擬似自然萬物鮮活躍動的勢態,而且周渝書寫的文字造型,還經常出現漢俑舞蹈的造型,很多文字看起來就如同人與鳥在飛舞,漢魂的流動之氣重獲夢幻般的神態,甚至有時候一個個字就如同那原初祭拜之人的虔敬動作。 一旦回到漢字最初的姿勢情態,周渝的藝術直覺萌生湧動出來。而且,這些祭拜之人的形態,體現出生命在天地之間原初顯現的那個靈覺,即牟宗三先生所言的「智的直覺」在書法的覺感上再次得以印證。此靈覺的開悟乃是一生心念的感通,所有氣節都凝結為一個「敬」字,每一次的書寫,對於周渝,都是對天地的敬畏、對每一個文字的敬禮、對當場這個朋友生命的敬重,對人生不測命運的敬告! 這與宋明理學所貫徹的「主敬」相通,所有涵養都通過「敬」來通達,忽然明朗而又時刻提攝,周渝改造為藝術的靈覺。這是周渝繼承乃父周德偉先生「自由心靈」與「主敬存誠」相結合的態度,讓儒家傳統與自由主義在自己的生命書寫中踐行出來。 因此這就形成了第一個《象形》系列,這些看似有著自然擬似的文字,有周渝自己獨特的原初想像與「如畫」的創發,比如「太和」與「圓滿」等字,尤其是「母」這個字,似乎就如心房在跳動,寫出了生命的環抱,寫出了母語最初的呢喃。有時周渝似乎就是在畫字與刷字,有著日本現代書法「少字數」的味道,但這些字都有著周渝自己的想像與構造,不是圍繞一個字體而想像,而是一筆一畫都意外地帶出一個圖像,擬似一個在躍動的人形或者飛鳥的形態,但筆畫之間又有著呼應。 這並非周渝有意為之,而是在書寫中自然生成,這是周渝自己所言的「天人書法」,是天人之舞,這也是為何周渝最早資助林麗珍(現今無垢舞蹈劇場總監),就是因為看到了天人共生的時刻。 周渝自己總結道:這是在書寫時屏息凝意,讓心神進入一種敞開空靈的境界,然後以意御氣,意氣合一,字隨意顯,法自筆生,而且尤為重要的是,書寫還要同時做到,使眼前的線墨、點墨與當下的「空白」呼應與辯證,創造出獨特而有時間感的空間畫面。此「天人書法」正是中國藝術自然性與空無性的結合,是即刻幻化想像力的當下朗現。 神遇:但求神遇,不以心為 第二個系列是涉事的《神遇》系列,周渝的書法並非閉門造車的個體創作,而是因為朋友們的在場交流,在某一個涉事的場合,在一個明確物件的要求下,即興的創作與書寫,他需要回應這個物件的內在召喚,而每一個人的心念不同,人文修養不同,期待與意願也不同,寫出來的每一個文字或習語(還是這個朋友自己提出來的)也不同,事先並無準備,必須在當場的交流中即興感發,這正是傳統筆墨人文修養的最佳體現,滿心而動,隨機而發,直到文字與筆墨之神遇,讓現場的接受者們得以心靈交感,靈犀頓通。這是生命的相互觸發,是歷史經驗與生命經驗的交流與感懷! 比如「陽明山」、「虛室生白」與「庖丁解牛」、「無盡藏」與「鶴鳴集」等習語,此神遇的書寫,既要對這些習語有著深刻的修養,又要寫活這幾個字使之生成新的靈韻,還要與當下這個人的生命感知呼應,如此的書寫乃是以神抓形,形態的萌發乃是讓神魂來舍,儒釋道的生命精華在這些字體上閃耀著光華,還在灼熱地呼吸。周渝認為自己的書法乃是「但求神遇,不以心為」,因為這是在與朋友當場的偶發相遇中,筆墨剎那間,神遇而成態。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批評家與策展人) 前一篇文章 【走跳四方一麒麟】 山之巔 下一篇文章 【禪門語彙】人馬駢闐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生命的禮讚 火墨水墨的現代性變異(上)【漢字心語】周渝在場書法:神遇之書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