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都有所謂博愛座,因為博愛座不限定年紀,孕婦、殘疾…、皆可坐。有些人外表看不出,因此常發生糾紛。回想五○、六○年代的農業社會,公車上沒有博愛座的設置,但全車皆是博愛座,車上都有張貼注意乘車安全的標語,其中有一張是「請讓老弱婦孺座位」,學校、家庭、社會也都會教育這項美德。
當時的社會風氣,只要看到老弱婦孺上車,而車上已無座位時,大家都爭著讓座,因此全車都是博愛座。可是自從有了博愛座的設置之後,也許認為老弱婦孺有了專屬座位,勿須再讓座,所以也不須再張貼標語了,以至於大家忘了讓座是美德,只要不是坐在博愛座上,管他老弱婦孺有沒有座位。
既然博愛座是紛爭之源,不如取消博愛座,但同時也教育年輕人讓座,讓車上每個座位都是博愛座。
洪長源(彰化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