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目錄櫃圖/王岫
二十五史書櫃圖/王岫
文/王岫
以前上圖書館,總會看到許多卡片目錄櫃,每個櫃子裡面用一條鋼條,串連穿過底下有打洞的一張張標準規格的卡片(7.5×12.5cm),卡片上記錄著圖書館每一本書的書目資料(書名、作者、出版年、出版社、書籍版本大小……)。卡片式的目錄,通常有按書名、作者、分類或主題排列順序的,也就是說,同一本書,其書目資料會出現在四種卡片目錄中,你用書名、作者、分類號或主題去查都可以。
一個圖書館藏書多不多、規模大不大,通常看有多少卡片目錄櫃,心裡就有底。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國家圖書館剛搬入中山南路新館時,一進門口,就有一區壯觀的卡片目錄櫃,時任館長王振鵠教授稱之為「國家目錄中心」。
民國七十三年,筆者曾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參觀,也是被那龐大而幾乎一望無際,成排成排的卡片目錄櫃給震撼住了!
圖書館記錄圖書資料,中古時期是以簿冊方式逐筆記錄的,可這樣累積下來並不好查,又只能供一人翻閱。後來,圖書館就想出用卡片來記錄圖書資料的方法,一八六一年,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開始將卡片目錄開放給讀者使用,查詢圖書館的藏書。於是,卡片目錄在十九世紀開始流行到世界各國圖書館,一直到二十世紀。
卡片目錄從手寫、到打字,到二十世紀後期,有的還是電腦列印下來的。但我上世紀六○年代,曾在東海大學圖書館打工,見到該館的中文卡片目錄,是用鋼筆撰寫的,其字跡之工整、端莊,簡直比打字還好看,令人印象深刻。
可是,現在年輕人到圖書館,卻鮮少見到卡片目錄櫃了,它是電腦網路化下,消失的圖書館設備之一。原來二十幾年前開始,圖書館編目已開始在電腦線上作業了,讀者亦開始使用電腦、網路查詢書目,所以,卡片目錄功能就退化、逐漸無作用而搬走了。大多圖書館其實也鬆了一口氣,如果一直用卡片目錄,圖書館很難有空間容納一直增加的卡片目錄櫃;但一個新發明的世代就這樣過去了!
如果年輕人沒看過卡片目錄櫃,那到郵政博物館圖書室看看罷,那裡還保存著兩、三座難得一見的卡片目錄櫃,還有一座專門放置二十五史的特用書箱,也是以前老式圖書館用來藏置珍貴圖書用的,現在也都變成快要消失的圖書館設備了。
這些東西,其實可設立一座「圖書館設備用品博物館」來保存,才能讓大家知道記錄知識發展的圖書館,也有著不同時代的演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