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夏氣溫創新高,又到了另一個腹瀉高峰。溫度高、溼度高的天氣裡,若吃了變質食物,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腸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毒細菌都是罪魁禍首。夏季「腸」保健康之道,應避免兩大飲食地雷,包括生食及刺激性食物。醫師提醒民眾,不可隨意吃止瀉藥,否則可能延長病菌在腸道的時間,反而延長病期。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培鎮表示,腹瀉俗稱拉肚子,健康正常人的大便是黃褐色、條狀、軟質地,量約一百至三百公克,每天排便一至二次。若糞便重量每天超過三百公克、腸胃蠕動次數增加、糞便鬆軟或呈現拉水拉稀狀態,都可視為腹瀉。腹瀉除了一天跑好多次廁所外,還會合併肚子痛、脫水、口渴、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
楊培鎮說,夏季腸胃炎兩大飲食地雷,包括生食及刺激性食物,如生菜沙拉,若沒妥善處理,容易將農藥、蟲卵吃下肚。高溫炎熱的天氣也容易滋生病毒細菌,食物在高溫下放置三十分鐘後,大腸桿菌數大幅提高。冰涼、油炸、麻辣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腸道,容易引起胃痛、脹氣;炸物烤物屬高油脂食物,易導致消化道吸收功能不佳,造成腸胃道負擔。
楊培鎮強調,若持續三周以上腹瀉,糞便帶有血液黏液,一年內體重減輕超過一成,即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失調的「慢腸炎」,最好趕緊到醫院腸炎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