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保署上月推出「衛生紙丟馬桶」政策,為解答民眾擔心衛生紙堵塞疑惑,多次說明衛生紙、面紙差異,衛生紙可溶於水;消基會調查發現,仍有一成消費者根本分不清兩者,呼籲政府應規範衛生紙、面紙都標示「可否丟入馬桶」。
環保署推出政策時,民眾都擔心衛生紙會造成堵塞,環保署多次解釋,衛生紙為短纖維、容易在水中分解;面紙則是長纖維、多添加溼強劑,難以在水中分解。
政策上路一個多月,消基會發放八百多份問卷,仍有一成民眾不知「面紙」不能丟入馬桶。另外,還有五成消費者雖然知道兩者差異,卻認為商品標示不清,導致消費困擾。
消基會還分別抽查二十八款衛生紙、面紙,八成九業者都「優於」法令,自行在包裝上標明「可否丟入馬桶」,僅有三件沒有標示,另還有一件衛生紙商品,業者卻標示不溶於水。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指出,業者雖然都自發標明「可否丟入馬桶」,但是字體卻太小,僅有○點一至○點三公分,字體極小,消費者根本難以查看。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游明國也說,很多消費者根本分不清楚衛生紙與面紙差別,兩者也無法從外觀辨別是否可溶於水,他也建議,標示字體至少一公分以上,並標示於商品正面,讓消費者能夠分辨。
對於消基會質疑配套不足,環保署環管處表示,多數業者都在包裝標註是衛生紙還是面紙,若民眾如果不知道如何區分,衛生紙的表面一般會有押花,摸起來比較粗糙、摩擦力比較大,面紙表面則比較光滑,掌握這個方法就能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