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水公司將比照台電的「夏季費率」,推出「枯水水價」,新版水價擬納入「浮動機制」,將依各地區的供水情況調整。
台灣的水價居全球第三低,十年累計虧損二十多億元,基於使用者付費和以價制量的原則調高,在水域的審定和調漲的地區等,應兼顧合情合理。若缺水就漲價,對某些地區水庫蓄水量充足,卻因讓別處使用導致缺水,非常不公平。
台灣年年缺水,每逢缺水期,政府就呼籲民眾節約用水,但是光靠省水是不夠的。
以現有的水資源,調漲有賴更嚴謹的規畫,必須先確立民生、工業、灌溉用水的優先次序。
台灣多數水庫淤沙嚴重,蓄水量約少三分之一,早已違背了建造時的構想。平時不清淤,遇到水源枯竭,只能面臨缺水的命運。
全省自來水管老舊,漏水非常嚴重,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統計,去年民生用水用掉約二十四點三億噸,漏水達五億一千萬噸,超過用水量五分之一,必須加緊汰換。
水費調漲目的在防治缺水,台水公司應盡快清除水庫淤泥,增加沉澱池的容量,讓水庫發揮更大效用,並分年更換新水管,減少無謂的漏水,才是釜底抽薪之法。
謝令龍(桃園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