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廖秀蘭
文/廖秀蘭
五月微熱的夜,漫步愛河,清風徐來驅了暑意,水岸兩旁的水泥叢林,此刻化成無數多彩高高低低的點點燈光,在水面盪出一條條綺麗溫柔的倒影,蜿蜒到視線盡頭。露天咖啡館座落在這目眩夜色裡,銀色金屬桌椅坐滿了尋找浪漫的旅人,舞台上兩個年輕人彈吉他合著美妙的歌聲,時而輕快時而溫柔,透過麥克風傳送,悅了旅人的心,輕了旅人的腳步,讓人無法抵抗地閒逸在這璀璨的聲光夜色裡……
突然一個低沉卻渾厚的聲音,宛如滾動的石頭,由遠而近迎面撞來,那是陌生的聲音,尋聲探去,只見小廣場上一位穿T恤運動短褲的年輕人,光腳盤坐,雙手托著二公尺長的塑膠管,閉眼專注,唇與管巧妙互動,發出一種大地深處共鳴的聲音,彷彿進行一場莊嚴的儀式,要把我從城市的絢爛中帶往沙漠、荒野、叢林、海洋,禮讚大自然的奧妙,神奇的長管充滿魔力,有如時空穿梭機一般。
趨前看,一旁的小黑板寫著「澳洲吹管迪吉里度Didgeridoo,回收水管再利用」,「迪吉里度」是澳洲原住民樂器,最初是用白蟻吃空的桉樹製成,吹時發出嗡嗡聲,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四萬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
驚喜在澳洲千里外的南台灣,邂逅天使喇叭般的Didgeridoo奏出曠野的聲音,呼喚水泥叢林裡追求物欲感官刺激的現代人,傾聽這被遺忘許久的一種緩慢、穩定、古老的脈搏聲。
而想想自己,總是忙碌於合唱、舞蹈、英文、人際活動……匆忙求效率的生活節奏,有多久沒與大自然心靈對話,傾聽它緩慢亙古的心跳了呢?
看著這黝黑消瘦的年輕人,因吹送氣,兩腮輕微起伏外,沉靜、專注得宛如一尊雕像,遊客來來去去少有駐足聆聽,更別說鼓勵的掌聲;更不禁對他肅然起敬,是怎樣的信念,讓他願意走在這條孤獨的路上?
一個年輕人用他的音樂和身體語言,告訴我們最美麗的聲音來自亙古永恆的大自然。讓我想起多年前讀過的《曠野的聲音》,作者瑪洛.摩根描述自己在澳洲沙漠的心靈之旅,探索心靈與永恆的存在。
好喜歡這樣的夜晚,我細細感受著滿滿的感動。今晚漫步愛河畔,似乎穿梭了兩個世界,一個迪吉里度棲息的夜晚,感覺我的城市美感在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