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 要安全無毒?還是有機?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 |2017.08.07
1618觀看次
字級

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約十年,目前取得有機農業驗證面積為七千二百公頃,年產值三十七億元,以小家庭農戶為主體,占所有農業不到百分之一,主要有機作物為蔬菜、水稻、水果,茶葉等。

政府正力推《有機農業促進法》,希望該法通過後,四年內國內有機農業面積可以倍增到一點五萬公頃,達到全台耕地面積百分之二的目標,產值也翻倍到七十六億元。

「倍增」似乎是執政者最善於運用的口號。馬政府時代也力推國內石斑魚養殖倍增計畫,將大筆經費及人力投注在石斑魚產業,儘管很快達成目標,但因成長過於快速,加以外銷市場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不僅排擠其他養殖魚類經費,也造成日後國內石斑魚產業面臨產銷失衡的困境,蔡政府應以此為戒。

尤其受限於土壤品質不佳、潔淨水源短缺、落塵汙染、隔離緩衝帶不足,易遭鄰近農田噴藥汙染、氣候潮濕易生病蟲害、難採規模化生產、驗證過程繁瑣、規範嚴格等,要通過有機驗證相當不容易,很難在短期內達成政府設立目標。若通過立法放寬有機農產取得條件和標準,反而會讓消費者對有機農業失去信心。

從事有機農業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踐,也是一種良心的事業,需有理想有目標,才能克服萬難堅持到底。它需要內外環境的配合,無法速成,必須從教育著手,讓民眾了解有機農業的真諦,將「敬天愛人」成為一種價值觀,千萬不要把發展有機農業當做「政績」、「賺錢」的口號,不顧現實一味追求有機戶數以及面積的增加,甚至忽略了有機農業的本質,反而扼殺了有機農業在國內生根發展的機會。

據報導英國政府也曾為了發展有機產業,在企業的壓力下降低有機認證的標準,反而傷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有機農業生產在可預見的將來,仍然很難成為台灣農業主流,而國內上市農產品含不當農藥殘留,仍時有所聞,讓消費者食不安心。台灣究竟該以「無毒安全」農產品作為品牌,還是要以「有機農業島」作為施政願景,攸關台灣農業的未來,應多聽聽不同意見,慎重為之!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