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名句》秋水共長天一色

文心工作室編著 |2007.05.14
9900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唐‧王勃〈滕王閣序〉

◆讀懂名句:

雲氣消失,雨過天晴,彩霞滿天,大地通明。只見天邊落霞與江上孤鶩一同飛舞,碧綠秋水和蔚藍長天相映成趣。漁夫高歌著豐收的旋律,響徹鄱陽湖的邊際;雁陣感到寒冷而長鳴,叫聲逐漸消失在衡陽的水濱。

◆文章背景: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的全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的父親王福被貶至交趾擔任縣令,這篇文章就是王勃到交趾省親時,途中經過南昌,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在席間寫成的。

之所以稱之為「序」,乃是因為這篇文章其實是一首詩的序,但是因為〈滕王閣序〉光芒實在太過耀眼,反而鮮少有人提到詩的部分。

〈滕王閣序〉是一篇駢體文,這種文體在中國歷史上從六朝到初唐在文壇上引領風騷。「駢」這個字的意思是「兩馬並駕」,「駢體文」的意思就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配對」寫成的文章,一般採用四句和六字句,所以又稱「四六文」。句式工整、講求平仄、用典,講究藻飾是駢體文的特點。

這種過於注意形式的文體,使得許多文人在創作時處處受限,而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卻能在駢體的束縛下表現出高超的技巧,彷彿戴著鎖鍊跳舞般,因此連反對駢文最不遺餘力的韓愈,都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說自己自甘列名王勃之後,還感到「榮耀」呢!

◆名句的故事

王勃一生只活了二十六歲,但卻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其中之一。這句話是一個視覺的饗宴,整幅畫面的主體是紅色的夕陽餘暉和藍綠色的水光接天的模樣,白色的野鷺穿插其間。

就這句話的內容而言,前人也寫過不少這種水天相接形象的句子,如晉朝袁宏〈東征賦〉:「即雲似嶺,望水若天。」梁朝吳均〈與朱元思書〉:「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但都不如王勃這句意象的曠遠、色彩的流暢。

就形式而言,有人說這個句子是脫自庾信〈馬射賦〉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但是庾信描寫落花和馬射隊伍中繪著芝草的車蓋齊飛,顯得不合常理,「楊柳共春旗一色」也顯得過於呆板,都不如王勃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渾然天成。

相傳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的閻都督,原是要向大家誇耀自己女婿孟學士的才學,早已讓女婿「宿構」,即事先想好滕王閣落成的序文,然後在席間假裝是即興之作。

宴會中,閻都督人假意請大家為滕王閣作序,大家知道其用意,都推辭不寫,只有王勃竟然不推辭,還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

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離席,後來才打發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後來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盧」時,他開始沈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這段故事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